让世界都能够看到“中国妈妈”

4月6日中午,一阵阵饭菜的香味,伴着和煦的春光,飘进了镇海区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开饭啦!”55岁的钟云燕端着烤春笋、炒土豆丝等农家菜,热情地招呼教室里的“洋学生”。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红牡丹国际家园的乡村国际公益课堂上。钟云燕是当地横溪自然村的村民,也是公益课堂负责人姜红升的好友兼助手。每周,她会在家里烧好农家菜,为在这里上课的外国友人送来。洋学生都亲切的喊她“中国妈妈”。4月7日《宁波日报》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大门越开越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民间文化交流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而“中国妈妈”这一温暖亲切的称谓,正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大门常打开”后民间交流的美好画卷。

“中国妈妈”这一称呼的背后,是外国友人对55岁钟云燕的喜爱与信任,更是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亲和力、感染力的生动体现。这些“中国妈妈”们或许不懂太多高深的国际文化交流理论,但她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让外国友人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种民间层面的交流更加真实、深入人心。

“中国妈妈”们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中国大门越开越大”,并不意味着只是进行宏大的经济合作与政治对话,民间文化交流同样意义非凡。从“中国妈妈”的农家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痕迹,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土地、注重家庭和社群的生活方式。外国友人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也在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同时,“中国妈妈”也是“中国大门常打开”的有力见证。中国不仅欢迎世界各地的商人、投资者,也同样张开双臂接纳各国友人,以民间交流为纽带,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妈妈”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善良,为外国友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在与世界交融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友好的态度,愿意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妈妈”们在民间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是“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大门常打开”的有力见证。在“中国妈妈”们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民间交流活动开展起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2025-04-08 郭元鹏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7584.html 1 3 让世界都能够看到“中国妈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