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波各大公园花海如潮,但浪漫背后却藏着健康隐患——近期因鼻出血就诊的患者数量激增。记者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叶栋主任医师处了解到,鼻出血患者比例从平日的不足10%攀升至20%—30%,其中过敏性鼻炎合并鼻出血是重灾区。他提醒:“花粉季叠加干燥天气,过敏人群的鼻腔正经历‘双重暴击’。”
赏花归来喷嚏不断
小心过敏性鼻炎“引爆”出血
“上午刚去樱花公园拍照,回家后鼻子痒得根本停不下打喷嚏!”30岁的李女士赏花回来第二天清晨,连续打喷嚏后鼻腔突然出血,自行塞入棉球止血却一直淅淅沥沥出血,最终不得不求助鼻科专家。叶栋主任医师通过内窥镜检查发现,李女士的鼻黏膜已严重水肿充血,表面附着大量分泌物,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合并急性鼻出血”。
叶栋解释:“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等炎性物质,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扩张。此时频繁打喷嚏或揉搓鼻子,就像反复撕扯‘充气的气球’,极易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据统计,近期因类似症状就诊的患者中,约70%存在过敏性鼻炎病史,且超半数未规范用药控制。
干燥+花粉 让鼻腔经受双重“暴击”
宁波近期气温骤升,空气湿度跌破40%,鼻腔黏膜如同“干旱的土地”。叶栋提到,干燥环境会降低鼻黏膜的弹性,使血管脆性增加;而花粉季过敏原的持续刺激,又让鼻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两者叠加时,一个喷嚏、一次揉鼻甚至用力擤鼻涕,都可能成为出血的导火索。”
值得警惕的是,许多患者像李女士一样,用棉球或纸巾填塞止血,反而因摩擦加重创面。“棉球表面纤维粗糙,填入时可能将血痂撕脱,导致二次出血。”叶栋强调,部分患者仰头止血的行为更危险,“血液倒流可能呛入气管,甚至引发窒息。”
鼻出血后 记住三个“不”
针对春季过敏性鼻炎的高发趋势,叶栋提出了一系列防护建议。
进行物理隔断。外出佩戴口罩或鼻腔过滤器,可阻隔95%以上的花粉颗粒。早上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是花粉浓度高峰时段,应减少户外活动,远离密集花海。归家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更换外衣并洗澡。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也可以提前2周使用鼻用激素,降低黏膜炎症反应;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缓解鼻痒、喷嚏。中重度患者可联合免疫治疗或奥马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鼻出血后,记住三个“不”:不仰头。身体前倾,低头让血液从鼻孔流出,防止倒流入喉;不填塞,捏压鼻翼(软骨质部分)10分钟,配合冰敷使颈部血管收缩止血;不拖延,若20分钟未止或出血量大、伴随头晕,应立即就医。
叶栋提醒,许多年轻人将鼻出血视为小毛病,实际上反复出血可能引发贫血、长期炎症,甚至增加鼻咽癌风险。建议市民定期进行鼻腔内镜检查,尤其是过敏体质和慢性鼻炎人群。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