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银行宁波某支行成功拦截一起AI换脸电信诈骗案件,避免了消费者的资金损失。
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交通银行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其银行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需要立即进行安全验证。为了让张先生相信,对方通过视频通话展示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使用了AI换脸技术,模拟了银行高管的形象。视频中的“高管”语气严肃,要求张先生配合调查,并将资金转移到一个“安全账户”以保护资产。
张先生起初有些怀疑,但看到视频中的“高管”与银行官网上的照片一致,便放松了警惕。他正准备按照对方的指示转账时,突然想起交通银行宁波分行近期开展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于是,他暂停操作,立即联系了自己在交通银行的管户经理。管户经理在核实张先生的账户信息后,确认其账户并未出现异常交易,且银行从未通过视频通话要求客户转移资金。管户经理提醒张先生,这是一起典型的“AI换脸”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伪造银行高管形象,诱导客户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在管户经理的指导下,张先生立即修改了银行账户密码,并启用了账户的“延迟到账”功能。同时,银行技术人员对张先生的账户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其资金安全。
目前,AI诈骗技术层出不穷,对此,交通银行宁波分行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牢记以下几点:
1.多重验证身份。接到熟人视频电话,凡是涉及转账的,务必通过其他渠道(电话、见面或约定的暗号)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信视频画面。
2.捕捉视频破绽。观察视频是否有异常点,如画面卡顿、面部僵硬、背景扭曲、口型与声音不同步等“合成痕迹”,或者测试对方反应,要求对方在视频中突然转头或用手遮挡面部部分区域。
3.拒绝冲动转账。无论情况多紧急,坚持“转账前必核实”原则;警惕“保密要求”“限定时间”“安全账户”等话术陷阱。
4.及时求助拦截。发现可疑线索,立即向银行反馈或报警,大额转账设置“延迟到账”功能,预留反悔期,为资金追回争取时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转账前要多方核实确认对方身份,警惕AI换脸诈骗,避免落入陷阱。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闾琴飞 张宏伟 苏格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