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诗词精华120首 都在这本书里

《四明三千里·诗话浙江(宁波卷)》封面。

唐代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葵花碗、葵花盘正在宁波博物馆展出。

天童寺鸟瞰。

近日,作为“诗话浙江”丛书之一,《四明三千里·诗话浙江(宁波卷)》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该书精选历代吟咏宁波的诗词120首,时间范围自唐代至清代,顺序按朝代及作者生卒年先后编排。

正文内容由原作、作者简介、注释和赏析构成,配以相关古代书画作品、文物照片,版式疏朗有致,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兼顾最新学术成果。古诗词所反映的宁波历代文化特征与人文精神尽在书中。

据了解,该丛书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统一策划,宁波分册由宁波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主要撰稿人包括张如安、李亮伟、袁志坚、杨成虎、吴雨辰、杨文钰、李必能等。

反映宁波地方特色风物

该书的选目工作主要由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完成。

作为深耕本地文学史的一位文化学者,张如安曾参与编写《宁波历代文选》(诗词卷)、《宁波历代饮食诗歌类编注释》《茶诗典》等,还和宁波大学教授李亮伟一起完成《天一阁·月湖诗词精选注释》,对宁波存世诗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我们先从存世诗歌中选了两三百首,再‘砍’到120首,最终选出来的这些诗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立体呈现宁波文化的多元面貌。”张如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为是丛书中的一册,根据统一的选目标准,要求体现山水风物,突出地域特色,避免争议。从这些角度出发,张如安从“点”上切入,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内容——

比如唐代陆龟蒙写越窑秘色瓷器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以及徐夤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这两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所写,对象是上林湖产的秘色瓷,文辞兼美且流传交广,堪为名句。

又如宋末元初戴表元写的“采藤”诗,“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又写制藤纸,“剡人伐藤就溪洗,匠出素笺黄土纹。大笺敷腴便竿牍,小笺轻盈日千束”……

“这首诗说的是四明山区地势高寒,农民若仅靠农田为生,常陷于饥馑。有的山民不得不在青黄不接时到远冈采藤,换钱买米。尽管山高路远,但能换来一家子暂时的饱腹,还是心满意足的。”张如安说,该诗将采藤、种田、海商串联起来,表现奉化山区农民疾苦,极具地域特色,是别处所未见的,情节并不复杂,反映的生活面却很广。

还有周容的《兰市诗》,讲的是清代初年宝幢一带,交换兰花,形成集市。该诗既表达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也寄托对如兰一样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坚守。

中日“海丝”诗歌入选其中

“除了山水和风物,我们还选择了一些跟海洋文化相关的内容,反映宁波市舶贸易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宁波特色。”张如安说。

比如,南宋陆游《明州》诗中有“海东估客初登岸”之句,可见当时,日本、高丽行商来明州做生意已属寻常。

南宋亡后,宁波人、临济宗高僧无学祖元东渡传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天童寺外宿鹭亭,是无学启程赴日的驿站,他的《怀太白》诗,寄托了“夜静不知沧海阔,几随宿鹭下烟矶”之乡思。

无学门下的日本诗人天岸慧广,曾以“卫王古庙梵王宫,苍柏青松几往空”的诗句悼念史弥远。史弥远是史浩的儿子,因奏请“表尊五山”而形成江南禅院分五山十刹的历史事实,日本受此影响,出现了五山制度以及五山文学,天岸慧广是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

元代张翥《送黄中玉之庆元市舶》中有“珠香杂犀象,税入何其多”的叙述,可见宁波市舶贸易之兴盛……

“几首外籍诗人的诗,都是此前诗歌选辑中未有收录的。”张如安表示,除了日本诗人的诗歌,他还选了元代拂林(一说在君士坦丁堡附近,一说在西亚地中海沿岸)籍诗人金元素的一首《月波楼》。

金元素是元代色目人,他在鄞地活动时,很喜欢东钱湖的山水景观。他在杭州活动时,已通晓月桂的种种传说,就顺手将这些传说加到了东钱湖身上。诗曰:“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华波影静娟娟。嫦娥手种天边桂,洛女神栖水上莲……”种种典故糅合,营造了艳美的诗思氛围。

此外,还有元代西域色目人丁鹤年在慈湖僧舍与朋友龙子高相交写下的诗,丁鹤年从兄吉雅谟丁在慈溪定水寺附近山阁等候友人时写的诗,以及元代西域葛逻禄诗人廼贤写的月湖“竹屿”诗,都体现文化交流交融的特点,“反映出宁波文化灵魂的独特性。”张如安说。

宁波山水诗词资源值得进一步发掘

一地有一地之诗词。自唐至清,宁波诞生了数量可观的古诗词,蓄积前人的生命情感、人格修养、气度襟怀,同时建构起宁波人文地理的维度、场域和格局。

清人董沛在纂辑《四明清诗略》时,曾发出“四明固诗窟也”之叹,可见宁波存诗数量之多。检索前人辑录的宁波诗歌总集,包括但不限于《甬上耆旧诗》《续甬上耆旧诗》《四明清诗略》《四明清诗续略》等。

《四明三千里·诗话浙江(宁波卷)》精选的120首古诗词,让人跨越时空感受到宁波的诗意之美。

该书另一位主要撰稿人李亮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主要负责的是唐诗、宋诗部分,“这也是宁波古诗词中质量较高、有较大价值的一部分,可能普通市民对它们的了解还不太多,这次选辑的出版,可以让更多人读到这部分诗歌。”

在提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当下,让人文与经济相互浸润、彼此生发,古诗词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值得不断发掘、转化、利用。

在宁波出版社社长袁志坚看来,精编宁波历代诗词作品,有利于还原历史,梳理文脉,倡导诗教,振奋精神,“吸收其中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生态理念、文化精髓,将诗歌意象意境融洽至日常生活经验,将地方历史记忆接通于普遍时代价值,将零散文化符号整合为共同精神财富,还有许多文章可以做深、做透。”袁志坚说。

记者 顾嘉懿

2025-02-2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0395.html 1 3 宁波古诗词精华120首 都在这本书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