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宁波男生王博宁蓄发的1105天,当天下午3点45分,他来到宁波市利安盛邦假发有限公司,剪去了55厘米长的头发,并将剪下来的头发捐赠给该机构。这些长发经过加工,将免费提供给癌症患者。
王博宁向记者表示,捐完头发,像是完成了一件人生的大事。
1
高三开始蓄发,过程长达3年
王博宁今年20岁,是个“00后”,家住海曙区,现在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大三学生,读的是建筑专业。
早在高一那年,他就萌生了捐发的念头。一次剪发时,理发师说他的头发又黑又粗,很适合捐赠。
几天后,他浏览到一则关于捐发的公益广告,化疗让很多癌症患者失去了秀发,他们的眼神里满是落寞。
那一刻,一颗想帮助癌症患者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开始为自己的捐发计划做准备。
高二时,他正式开启了这一计划。虽然学校规定男生不能留长发,但他还是偷偷留了起来,为此,他还特意买了个发带,将头发束起来,每天小心翼翼打理,生怕被同学和老师发现。
“高三时一次考试,由于紧张,我把头发放了下来。老师看到后,把我叫到走廊批评了几句,并让我回家理发。迫于无奈,只能把头发剪了。”王博宁回忆道。就这样,第一次蓄发计划夭折了。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高三寒假过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长发留起来。从那时起,他开启了长达3年的蓄发过程。
2
走在路上被喊“美女”,亲人不理解
这次蓄发计划,王博宁瞒了3年,连父母都不曾透露。头发到了能扎起的长度,困难也接踵而至。
因为戴着口罩,有一次走在路上,有人朝他喊“美女”。
上厕所时,常有男生好奇地打量他,这让王博宁尴尬不已,不过他都选择了无视;亲戚也不理解他,觉得男孩子养头发,不是流里流气就是娘里娘气,会找不到对象;每当老师和同学问起为什么留长发,他总是笑着搪塞过去。
尽管屡遭不解和调侃,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精心地养护自己的头发。在宿舍,发现地上有不少落发,他就尽可能不将头发扎起来,以此减少掉发;他向女同学讨教护发技巧,定期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护发素,从来不烫发染发,只为保持头发的健康和光泽,达到捐发标准。
“其实我留长发,最大的压力来自我的父母。虽然他们不知道我蓄发的真正目的,但还是选择了支持我。面对亲戚的玩笑话,他们也会巧妙化解,说我留长发有艺术家气息。”王博宁坦言,这3年的蓄发之路虽然遭遇诸多不理解,但也得到了很多理解和宽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3
剪去长发,看自己都有点陌生了
2024年10月,王博宁已经长发飘飘,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捐发渠道。经了解他才知道,原来很多机构的收发名额是需要抢的。
广州一个机构发布的邮寄捐发名额,他抢了3次都没抢到;重庆一个机构捐发,需要去线下,路途遥远;而西安一个机构的捐发,还没有开放。
因此,捐发的事就这样耽搁了。
直到今年2月17日,他在听车载广播时,了解到宁波市利安盛邦假发有限公司组织捐发的消息,当晚他就上网搜索了这家机构,考虑到即将开学,第二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前去捐发。
鄞州区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秘书长郑亚丽接待了他,经过相互了解,当天,王博宁顺利捐发。
据郑亚丽介绍,像王博宁这样的“00后”男孩蓄发捐发的不多。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们也积极开展“温暖接力,为爱捐发”志愿活动,总共只接收过3名年轻男生捐发,王博宁是年纪最小的。
“剪掉留了3年的头发,心里有点空荡荡。没了长发,脖子都是凉凉的。那天回家路上,看到路边商店的玻璃映出自己的面容,感觉有点陌生。”王博宁表示,他已经有了新的蓄发计划,不过真正开始实施,还是要等到自己有稳定的工作,独立生活了以后,就不用再让父母承受来自周围的压力了。
记者 马佳威 王悦宁
通讯员 曾家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