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湘行散记之

芙蓉镇

□瑜语

新春,从长沙出发去茶峒,途径芙蓉镇已是傍晚,决定逗留一晚,第二天到古镇上看看。

芙蓉镇以前叫“王村”,它的出名,是因1986年刘晓庆和姜文主演、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据说谢晋导演当年为找《芙蓉镇》外景拍摄地,辗转了100多个乡镇7000多公里,最后来到王村,他愣住了,以为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桃花源。王村具有《芙蓉镇》小说里所描写的场景——渡口、吊脚楼、蜿蜒小街等,谢晋导演一锤定音:这就是芙蓉镇!

随着电影的成功,王村的旅游业骤然兴起,大家都是奔着“芙蓉镇”而来。2007年开始,王村就正式改名芙蓉镇了。

湘西彭氏土司的统治中心

芙蓉镇山脚的一条大河叫酉水,上游的源头连着巴渝,下游可直达繁华的汉口。山顶一条叫做营盘溪的小河,从几十里以外的莲花洞奔泻而来,因悬崖落差形成爆布,水声如雷,令人震憾,贯穿芙蓉镇,注入酉水河。因此,芙蓉镇也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从秦汉时就建有码头,到了明清已成为当时永顺府最繁华的商贸码头。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中》写道:“白河(他把酉水称为‘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属永顺县管辖,且为永顺县货物出口的地方。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瞩目青翠,岩石黛黑……”可以说,这是酉水河上最古老的码头之一。

芙蓉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曾是酉阳县的治所。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开始,就是湘西彭氏土司的统治中心,历代土司王在此修建行宫。在芙蓉镇民俗风光馆,我看到一件久远的文物——溪州铜柱,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据史料记载,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溪州之战结束,土王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立铜柱作界碑,划分各自统治疆域,开创了中国古代民族地区自治的先河。铜柱高4米,重2500公斤。镌刻有2000多字的“复溪州铜柱记”,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唐伯虎题字:“楚蜀通津”

古镇内的“土王桥”是典型的土家转角楼结构,檐角上翘,桥头石柱上盘旋着双龙,气魄雄伟,古时永顺土司经常在此休闲。

我们从桥上直接到了土司的行宫。让我没想到的是,行宫不是在山上,而是拾阶而下,已快接近水面,据说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早年土王的各路贵客皆是来自水路,便于接待。

我在酉水瀑布湾的峭壁上欣喜地看到了明代的石刻“楚蜀通津”。恍惚间,似是回到了明正德十三年春(1518年),眼前的场景是这样的:唐伯虎取道江西入洞庭,沿沅水到了芙蓉镇,受到了当时土司王彭明辅热情接待。唐伯虎在土王行宫里不停地来回走动,甚是激动,翘首遥望门外的酉水河,河面上水流湍急无比,一根根珍稀的楠木被扎成木排以排山倒海之势顺酉水而下;要知道这些楠木是为助京城兴修宫殿的。唐伯虎感慨万千,一甩袖子,手起笔落,“楚蜀通津”从此成为芙蓉镇一张古老的名片。

吊脚楼与南瓜灯

芙蓉镇的青石板街是古今繁华的商业街,蜿蜒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间,脚下古旧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新春时节,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上挂满了南瓜灯和红灯笼。熙熙攘攘的街上,能听到许多当地口音,与路边摆摊的老乡交流,得知镇上多数还是原住民。我好奇为啥挂南瓜灯?老乡说,南瓜寓意多子多福,当地家家户户都特别在意,吊脚楼上必须挂上南瓜灯。

青石板街两边的各式店铺,里面商品琳琅满目,手工编织的西兰卡普色彩斑斓,精美的竹编、木雕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还有土家腊肉、永顺酸菜、小河虾等当地特产。那些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吸引了无数游客来一套旅拍,留下美好身影。而具有地方特色的饭馆里则座无虚席,米豆腐摊前袅袅升腾的热气,裹挟着生活最本真的质朴与醇厚。

刘晓庆米豆腐店

我们边逛边品尝当地小吃,尤其看见有刘晓庆名字的米豆腐摊,便迫不及待想尝个鲜。走着走着才发觉,挂刘晓庆名字的米豆腐店为数不少,而且每家都用数字编了号,只是数字位置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到了小巷深处,电影《芙蓉镇》里的米豆腐店才终于出现,招牌上写着“芙蓉镇113号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屋内外的墙上挂着刘晓庆、姜文等照片以及演员与店主的合影等。光顾米豆腐店的客人还真不少,我想都是冲着“正宗”二字来的。

米豆腐店的主人是一年轻妇女,一头像胡玉英一样的短发,还真有点像电影《芙蓉镇》中的刘晓庆。一看就是精明能干之人。我们一大圈逛下来,都有点饿,就等着吃上正宗的刘晓庆米豆腐。十元一碗,我和女儿要了一咸一甜,两人分着吃。咸的加上葱花、姜末、辣椒及油盐酱醋,红、绿、黄、白,一口下去香辣可口。甜的放上一勺酒酿和桂花,舌尖顿时甜醉清香,味道还真不错。

我问老板娘生意如何,米豆腐具体怎么做的?她告诉我:托电影的福,旅游人多了,本地人就有生意做了,她家也沾光。她做米豆腐主要讲究口感和新鲜,所以生意一直不错。米豆腐做法不算复杂,将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加碱熬制,冷却后形成块状豆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捞出,盛入容器,并加入切好的大头菜、咸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佐料,再加汤汁。

米豆腐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作为湘西地区的饮食之一,米豆腐常见于山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古时候更是湘西农村家宴或重要节庆场合的主要食物,人们将其视为富足与欢乐的象征。如今,米豆腐不仅是湘西地区的特色美食,还随着湘菜的流行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不少人钟爱的风味小吃之一。

独特的哭嫁婚俗

夜幕降临,芙蓉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瀑布之上。沿河吊脚楼上的南瓜灯和红灯笼依次亮起,倒映在酉水河中,波光粼粼,如梦似幻。此时的古镇多了几分宁静与神秘。

突然,从河对面山间传来一阵阵姑娘的哭声,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响,让人揪心。发生啥事了?我正为姑娘担心时,坐在旁边的土家族阿婆笑着对我说:“莫担心,这是土家族古老的风俗,姑娘出嫁时哭得越厉害以后在婆家就有发言权,就越幸福……”我恍然大悟。声声哭嫁歌,承载着土家姑娘千丝万缕的情思,成为土家族婚俗文化中一抹独特而动人的色彩。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静静地坐在河边的长椅上,坐在土家族阿婆身边,久久不愿离开。不远处,汽车喇叭声催我赶路,我依依不舍和阿婆告别,心底念叨着:再见了,芙蓉镇,也许哪一天,你还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2025-02-20 湘行散记之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9565.html 1 3 芙蓉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