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三文鱼从餐厅招牌变成家常菜”

象山三文鱼养殖基地明年要把产能提升至8000吨

养殖池里游动的大西洋鲑鱼。

在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基地的透明鱼池中,数千尾银鳞闪烁的大西洋鲑鱼“优雅”地游动着。随着春节后员工全员返岗,这座位于象山县高塘岛乡的现代化工厂内,一场关于“中国智造”三文鱼的产业革命正掀起新的浪潮。日前,记者就来到象山县高塘岛一探究竟。

从出厂到市民餐桌仅需5小时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饲养大西洋三文鱼。”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安睿轻触监控屏,实时数据显示着鱼池中的溶氧量与水温。2024年对于这家新兴企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批本土养成的大西洋鲑以99%的优质率正式上市,从出厂到端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仅需5小时,刷新了进口冰鲜三文鱼的物流时效。

这一突破背后,是象山海域与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完美适配。通过精准调控水温、盐度和水流速度,工厂成功为大西洋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西洋鲑进口量突破10.46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冰鲜产品占比近九成。在这片蓬勃的市场蓝海中,诺帝克用本土化养殖破解了“鲜度与成本”的行业难题。

春节期间

“鱼保姆”坚守岗位

农历除夕夜,养殖工程师仍在巡检鱼池。“这些家伙可不过春节。”养殖工程师笑着指向池中平均体重达5公斤的鲑鱼群。春节期间,基地保留30%的核心团队驻守,智能投喂系统、水质监测仪与人工巡检形成三重保障。正月初八全员到岗后,工厂迅速恢复满产状态,2月底前将有一批新鱼“游”向市场。

“过去一年,我们攻克了苗种驯化、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瓶颈。”童安睿透露,通过建立数字化养殖模型,团队将鱼苗存活率提升至98%,饲料转化率优化15%。在近期开展的消费者盲测中,本土养殖的三文鱼在口感、色泽等指标上与进口高端产品不相上下。

明年产能

将跃升至8000吨

站在尚未封顶的二期厂房前,混凝土框架已勾勒出未来蓝图。据规划,2025年下半年完工的二期项目,将引入全自动分拣线和低温物流中心,2026年第三季度首批出鱼时,产能将跃升至年产8000吨,鲑鱼平均体重达5.3公斤。至三期工程全部建成,这座“海洋牧场”的年产量有望突破2万吨,约占当前中国进口总量的20%。

面对今年3500吨至3700吨的收获预期,诺帝克已构建起立体销售网络。除稳定供应高端日料连锁外,针对普通家庭,公司还将推出300克小包装冰鲜产品,并开发椒盐鲑鱼骨、香煎鱼排等预制菜品类。“我们要让三文鱼从餐厅招牌变成家常菜。”童安睿展示着新设计的零售包装,二维码溯源系统可查询每条鱼的“成长档案”。

本土化养殖

将重构价格体系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优质蛋白需求激增,三文鱼产业正迸发惊人潜力。2024年冰鲜大西洋鲑进口量同比增长15.62%,达9.26万吨,中国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增速最快市场。诺帝克的实践为行业发展提供新范式:陆基养殖不仅规避了远洋运输风险,更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节水95%、零抗生素使用的绿色生产。

“未来五年,中国三文鱼消费量有望突破20万吨。”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本土化养殖将重构价格体系,预计使终端零售价下降30%,推动三文鱼从“轻奢美食”向大众消费品转型。目前,诺帝克正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适应中国市场的专属品系,计划2026年推出富含Omega-3的高端产品线。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俞笠 江涵 王妙红

2025-02-19 象山三文鱼养殖基地明年要把产能提升至8000吨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9348.html 1 3 “我们要让三文鱼从餐厅招牌变成家常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