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点亮鱼灯,不仅能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还象征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最近,宁波市级棉绳编织非遗传承人孙人建精心制作的一款名为“大鱼海棠”的鱼灯甚是亮眼,从选材到制作,再到最后的组装,她花费了10天,“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孙人建一面展示着手中的鱼灯,一面期许道。
孙人建是北仑梅山人,梅山棉绳编织技艺起源于梅西村苔岙,由早期当地的裁缝手艺演变而来,历经四代、传承百年,传到孙人建手中,棉绳编织不仅具有极深的历史内涵,还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
梅山绳结讲究的是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运用编织、缠扣、钉串等多种技法,编织成丰富多彩的花纹和造型,其魅力便是“以结寓意,以结表情”。
“2014年,我从梅山学校退休,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自学棉绳编织。”孙人建说,她学棉绳编织速度挺快,一方面是因为悟性高、学习能力强,另一方面也与祖上是有名的裁缝女工有关。
制作的视频网上都有,材料也可以网购,在孙人建看来,只要有心学,再难的作品都不是问题。
杭州亚运会时,她创作了生动活泼的“十二生肖”系列形象,经纬交叉,丝丝相扣,灵巧的双手在一经一纬间编织出各大生肖的形状。
此外,她制作的《敦煌华盖》《青花瓷·锦盒》两个作品,还入展民艺巡礼——浙江省诗书画器非遗精品展,在杭州、宁波、台州、嘉兴、衢州等地巡展。
今年是乙巳蛇年,她又制作了众多与蛇相关的作品,放在梅山街道文化站的展厅里。
再细看这次制作的“大鱼海棠”鱼灯,以红色为主基调,棉绳勾勒出了鱼的形状,黄色鱼鳞和4条流苏的点缀,与其相得益彰。流苏鱼身里的灯串还有两种亮灯法,整体营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做这东西,需要耐心,平均每天四五个小时坐下来,会有点累,但每次完工后,我会很有成就感。”孙人建说,10多年来,她的作品已达百余件,连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但她乐在其中,只为传承技艺,不负初心。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沈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