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治难?

这项来自诺奖获得者实验室的技术在宁波落地 助力患者精准治疗

检测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头号元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原。但在临床上,总有一些感染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根治,吃了一堆药,也不见转阴。本月起,在宁波市第二医院,一项来自诺奖得主马歇尔教授实验室的技术——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正式落地,该技术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更为精准地选择用药方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用药了还是阳性?

医生为患者找到病菌“克星”

今年57岁的李女士(化姓)经常感觉胃不舒服,3年前她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医生发现她不但有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也是阳性,建议她立刻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接受了经典四联方案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好了很多,也就没有进行检查。不久前,李女士再次来到医院就诊,复查胃镜发现,胃炎还是有,幽门螺杆菌仍然是阳性。

3年前自己明明已经接受了治疗,为什么身体里的幽门螺杆菌还在?

前不久,李女士来到宁波二院消化内科就诊。接诊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石定告诉她,因为耐药、用药不规范等原因,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实现一次性根治。石定判断,李女士第一次根治失败可能是因为感染的菌种对药物不敏感,于是推荐她接受医院新推出的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

一周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李女士体内的幽门螺杆菌确实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这两种常用抗生素耐药,但对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敏感。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医生为李女士调整了药物,制定了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让她对接下来的治疗效果充满期待。

检测精准度高

还能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在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如胃镜下活检、C13/14 吹气试验等。幽门螺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到底有何优势?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马歇尔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应启迪介绍,传统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只能确定患者体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不能指导临床用药。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不但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准确性更高,还能有效避免因盲目用药导致的治疗失败和耐药问题。相关指南提到,经验性四联治疗方案的平均根除率为81%,而抗生素药敏试验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根除治疗方案,可以提升根除率5.6%-12.6%。

幽门螺杆菌是极少数能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在体外培养并不容易。为了掌握这项技术,宁波市第二医院去年派出4位医务人员,专程到诺贝尔奖得主——西澳大利亚大学马歇尔教授实验室进行学习,掌握了幽门螺杆菌株的复苏、培养、鉴定等关键技术。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需要在含5%-8%氧气、10%-15%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才能良好生长,这种特殊的气体环境需要专门的培养设备来营造和维持,普通实验室难以满足。”应启迪介绍,幽门螺杆菌培养需求特殊,培养时间长,为了保证这项技术能成功落地,医院与马歇尔教授团队联合建设宁波-马歇尔国际联合医学实验室,开展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检测和科研工作。在取样、冷链转运、培养等各环节也都有专人负责。虽然这项检测所需的硬件条件高,但检测费用比较亲民,每次检测的价格仅60多元且支持医保支付。市民只要到该院消化内科就诊,就可以预约检查。

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最适合哪些人群?“首先是有过治疗失败经历的患者,比如经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仍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适用于有青霉素过敏史,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出现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石定介绍,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身体状况较为复杂,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治疗需更加谨慎,这类患者如果接受幽门螺杆菌培养与药敏检测,有助于降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存在胃癌家族遗传背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因为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可以精准掌握菌株药敏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文/摄

2025-01-24 这项来自诺奖获得者实验室的技术在宁波落地 助力患者精准治疗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6701.html 1 3 幽门螺杆菌根治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