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宁波海曙区石碶街道网格员虞腾峰有一本小小日志,详细记载着从邻里纠纷、环境卫生到养老服务需求及各类安全隐患信息等,既包罗万象又精准聚焦民生痛点,真正实现了“群众诉求有处说,民生问题有人管”。2024年,这本日志每天会记录3条-5条信息,基本在1天-3天内就会全部解决,有效处理率几乎达100%,全年下来已经替居民解决问题1000余个。
1月13日《宁波晚报》
习惯上,我们将类似社情民意日志统称为“民情日记”,它肇始于绍兴市嵊州雅璜乡(现石璜镇)。从1998年3月开始,当地乡干部走村串户,人手一本绿色封面的笔记本,记录着村民家里的点滴,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犹记得,当年“民情日记”被广泛报道后,坊间有一些议论,说什么它太土,因为它记录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讲的是乡言俚语,聊的是柴米油盐,记的是家长里短,没有经济数据、国家大事,认为价值不大。但事实证明,“民情日记”很真,接地气,能切切实实帮助村民解决糟心事、烦心事,是一种很好的基层治理模式。
新时代如何写好“民情日记”?还是靠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记录群众的点滴诉求吗?这种传统的记录方式可以改一改。怎么改?看看嵊州是怎么改的。进入新时代,依托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嵊州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储存等高新技术,已经将“民情日记”升级打造为“数字民情”。现如今,“民情日记”平台、“企情日记”平台以及“民情码”“民情大脑”等新型的“民情日记”在嵊州相继推出。
由“纸笔民情”升级为“数字民情”,极大地提高了“民情日记”在民意征集、民情分析和民情处置方面的效率,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让基层治理在实践中更高效、更精准,使“民情日记”这一基层治理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确保“民情日记”常写常新,惠及万千民众。
希望宁波尽快建立“民情日记”数字化平台,方便乡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日常走访,将走访获得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汇总,从而建立永不流失、实时更新的民情档案。同时构建“企情日记”数字化平台,将“民情日记”的服务对象从村社扩展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收集归纳各类企情事项,采集录入企业问题诉求、建议意见,绘制企业数字企情档案,为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赋能。兹事体大,等不得,应马上着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