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治
春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轮回着。时下, 冬藏的日子开始了。
说起冬藏,其实是从秋季开始的。每年大白菜收割后,天气逐渐转冷,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腌制咸菜。大白菜剥掉外层不好的菜叶,切去菜根,腌制之前,先找几个大缸,缸里放入盐,再倒入清水,把白菜放入盐水中浸泡。然后再把白菜捞出,在缸里先套一层塑料布,把经过盐水泡制的大白菜一个个放进缸里,放满一缸后,把白菜压紧压实,在上面放上几块大石头。
除了大白菜外, 就是腌制雪里蕻菜。从地里收割上来的雪里蕻,先在屋里堆放几天,当雪里蕻菜叶渐渐变黄,就可清洗了。清洗后,就一层菜一层盐,父亲光着脚在缸里踩,把菜踩结实。满满的一大缸雪里蕻,可以吃上好长一段时间。
雪里蕻咸菜的吃法很多,咸菜炒肉丝、咸菜年糕汤,咸菜黄鱼汤是我们当地的一大名菜。雪里蕻咸菜作为家常菜,我们几乎每天都吃,无论怎样吃,就是吃不厌。宁波有句老话,说“三天不吃咸齑,脚娘肚酸汪汪”。这说明,咸菜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好食材。
番薯从地里挖来后,除了不好的喂猪吃、制作成各种番薯制品以外,还要把新鲜的番薯藏起来过冬。藏番薯一般是挖一个地窖,地窖的深浅可以根据番薯的多少来定,但是过于浅的话,遇到极端寒冷的天气,番薯容易被冻坏。所以一般挖得深一点,两三米深的地窖,直径在一米左右,可以藏很多番薯。挖地窖的活就落在父亲的身上,父亲每天扛着锄头,在自家的竹山里挖,一簸箕一簸箕的泥土从地窖里挖出来。等到地窖挖好了,母亲就挑选个头均匀、表皮光滑的番薯,把番薯藏进地窖里,上面用竹梢或者其他的模板盖上,铺上一层厚厚的干稻草,再用泥土盖上。厚厚的一层泥土,盖完后,拍打结实,这样番薯就藏好了。
经过一个冬天,等第二年的春天天气转暖,番薯该育苗了。父亲便打开地窖,爬进地窖里,把番薯取出来。从地窖里取出来的番薯,新鲜如初。我们很喜欢吃这样的番薯,特别的甜,生吃番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
番薯除了制作各种零食外,还可以制作番薯淀粉。制作淀粉很麻烦,番薯从机器里磨成粉后,沥出的淀粉,要换好几次的清水,直到缸底的淀粉变得雪白。趁太阳好的时候,把淀粉从缸里取出,在阳光下晾晒;晾晒干后的淀粉,晶莹剔透,耀着耀眼的白光。淀粉制作后,再用淀粉做成番薯粉条,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人上门来做粉条的。先把淀粉融化,再在蒸笼里蒸熟,做成一个圆形的模子。过几天,做粉条的师傅就用专门的机器,将它切成细丝条,切成的粉条在屋里晾晒,直到干为止。粉条家家都喜欢吃,它可以搭配做很多的菜。
初冬之时,萝卜收来后,便开始晒萝卜干。把萝卜洗干净后去皮,然后刨成丝,先用盐腌制一下,捞出,在阳光下晒;晒上几天后,再放锅里蒸,然后再晒,直到萝卜干微微泛红,这样就可以了。萝卜干晒好后,同样藏在密封的罐里,需要吃的时候取出来。我们的吃法就是和肉一起蒸,萝卜干沾上了油,蒸出来的萝卜干很香且有嚼劲。萝卜干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小时候,最喜欢吃萝卜干蒸肉吃。
冬藏的日子里,母亲是最辛苦的,家里一般的蒸晒之类的活,都是母亲干的。家里的大大小小的罐子里,母亲藏着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黄豆、玉米、土豆片、萝卜干、茄子干、番薯片,几乎应有尽有。
这几天,我学着当年母亲的样子,学着做番薯片。蒸一大锅的番薯,捣碎成糊状,撒上芝麻、橘子皮之类的,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均匀地糊成一张张的番薯片,然后在阳光下晒,直到晒干为止。再用剪刀剪成小块,等要吃的时候,在锅里炒,炒出来的番薯片,色泽金黄,香脆可口。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也没有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缸,市场上几乎天天都可以买到这些东西,但是当年那些冬藏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有一次我去东北的朋友家,见到了他们冬藏的场面,不禁感慨万千。他们的冬藏远比我们要多,一大缸一大缸的酸菜、菜干、萝卜干、腌制的萝卜,还有各种果实,栗子、小米、松塔子、木耳等,院子里到处都是。看来冬藏并没有消失,只是各地冬藏的东西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