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大项目难以赚钱,确定全力争取
曹光彪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
子承父志,曹其东亦是如此。
2004年,曹氏香港总部根据公司在宁波经营运行的稽核结果,提出收缩投资的建议。曹光彪慎重考虑后,采纳了建议。如何收缩?他说自己年事已高,一切由曹其东全权决定。
曹氏家族在宁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房地产开发领域。21世纪初,房地产业蒸蒸日上,利润远远高于步履蹒跚的光学产业。
收缩哪一个?
曹其东到宁波考察,听到一个好消息,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刚刚被德国光学仪器的顶尖品牌“蔡司”列为全球第六家A级供应商。毛磊如数家珍,说合作伙伴还有“徕卡”“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合作,他们一点点积累资金与技术,促进自主创新。
“我们不追求那种面广量大的制造,只希望向世界顶尖水平看齐。‘永新’,就是永远创新。”毛磊兴致勃勃地说着,曹其东看着他眼里的光,想起父亲枕边常放着的光学专业书,抉择的天平向光学产业倾斜。
深度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后,曹其东决定放弃房地产业,保留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一个“大项目”一晃而过。
中国空间站需要太空显微实验仪,中国航天员中心派人到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后,没了下文,对方对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力心存疑虑。
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承制中国第一台用于太空的显微实验仪,听起来很酷,但这个“第一”不赚钱,还需要不计成本地投入。
要不要全力争取?又一道选择题摆在了曹其东和毛磊的面前。
这不是他们和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次交集。从2006年起,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为嫦娥系列卫星制造镜头。
而为空间站承制中国第一台太空显微实验仪,要比为嫦娥系列卫星研制镜头复杂上百倍。付出百倍努力之后,也可能会一无所获。
犹豫间,曹其东想起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因为西方阵营的封锁,新中国战略物资紧缺,尤其是青霉素之类的急救药物。父亲到处联络无果,最后想到二战时曾救助过一批到上海的犹太难民,便向他们紧急求助。犹太朋友说:“你是我们的恩人,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很快,急需药物被源源不断运抵香港。父亲和其他爱国港商冲破阻力几经辗转,将国家急需的物品送往内地。
曹其东当时问,为什么要主动做这件事?父亲回答:“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努力去做。”
一段回忆让曹其东确定了内心的选择,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开始实验、试验,一次次与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专家沟通……2017年他们终于有了试一试的机会。
作为一个完整装置,太空显微实验仪零部件有几百个,核心部件需要在克服强加速度和各种极端变化后依然保持高精度和灵敏度,还要考虑电源和包装的问题……时间很紧,步步惊心。最“崩溃”的一次,一个外购部件迟迟不到,对方以各种理由百般推托。两个月的交涉后,部件姗姗来迟,却完全不能用。
好像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面前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让大家心力交瘁。
有一次,毛磊去看望曹光彪,并介绍了公司近况。曹光彪问:“不容易吧?”
见毛磊迟疑,曹光彪笑着说起自己1985年创立港龙航空的事。那是香港第一家华资主导的航空公司,打破了英资对航权的垄断,也引起了英方的不满和打压。起先,港龙航空只有一架飞机,别人说港龙航空是“天上有,地下无”。发展困难重重,但面对重压,自己从未退缩。
“我知道这个‘第一’不好当,但我就是要为中国人争口气。”曹光彪说。
“为中国人争气”的执念,让毛磊和同事们坚定信心、攻克难关。
几年间,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牵头的“十三五”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还主导制定了显微镜国际标准ISO9345。这是国内首项显微镜国际标准,历时4年,2019年发布后,当年的ISO/TC172/SC5国际标准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在显微光学精密仪器领域,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话语权和主导权。
2021年4月29日,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这台核心装置也被送到了太空。应邀来到发射现场的毛磊抑制不住激动心情,鼓掌欢呼,和身边的同事拥抱庆祝,笑着笑着,却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眶一热。
原来,一个多月前,曹光彪先生刚刚过世。老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富强竭尽全力,毛磊在现场举着曹光彪的照片:“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想让曹先生来看一看,梦想实现了。”
带着太空显微实验仪的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与那颗被命名为“曹光彪星”的小行星,隔着浩渺时空深情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