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夜间行为或情绪异常,尤其是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D)和糖尿病的同时,要警惕血糖问题,以免发生低血糖危险。”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七病区责任组长、糖尿病专科护士刘月红特别呼吁。这源于她近期晚上值班时遇到的一个突发情况。
“那天晚上我值班,和往常一样巡视病房,发现67岁的张爷爷没有像平时一样睡着,而是不停去洗手间洗手。”刘月红回忆,她上前和张爷爷打招呼,平时,老人虽然不能叫出刘月红的名字,但清楚地知道是自己熟悉的护士,长期照顾自己,也会很友善地回应或微笑。当晚,他却不理不睬,甚至无缘无故表现出敌意,莫名发脾气,很冷漠地去卫生间洗手。
职业敏感性提醒刘月红,老人行为异常的背后肯定有原因,“张爷爷,你哪里不舒服吗?”问起这个,张爷爷表情淡漠并未回应。
刘月红清楚地了解张爷爷的情况,他是AD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多年。再仔细观察了下,张爷爷没有心慌、出汗、手抖这些低血糖的典型症状,但看得出来,他情绪烦躁,行为、言语都和平时大相径庭。
刘月红意识到张爷爷的异常行为,于是,赶紧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及检测指尖血糖,指尖血糖结果显示为3.4mmol/L。这已经明显低于3.9mmol/L的血糖下限标准。考虑到张爷爷的年龄和糖尿病史,他夜间血糖应该比3.9更高一些才安全。
张爷爷确实发生了低血糖。刘月红马上进行紧急处理,拿了4块方糖溶入水中,哄张大爷喝下糖水,并通知医生。随即,根据医嘱为张爷爷建立了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治疗。
15分钟后,再为张爷爷测血糖,数值恢复正常。一个小时后,他平静地睡了。当晚,张爷爷成了重点监护对象,刘月红多次到床旁查看,确保安全。
刘月红介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导致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跌倒,甚至昏迷、死亡等不良事件。
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也是导致严重低血糖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她分析,低血糖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检测结果。对于认知障碍患者,由于其自我感知能力下降,需要照护者更加细致地观察其行为变化。一旦发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进行血糖检测,并根据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孙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