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辗转求医一年 回到家门口成功“拆弹”

省肿瘤医院两位甲乳外科专家常驻奉化守护居民健康

赵坚强(左一)在手术中。

在外地辗转求医一年无法切除的甲状腺癌竟然回到“家门口”得以成功切除;以为乳腺癌术后会失去一侧乳房,术后却欣喜发现两侧乳房基本没有区别……今年7月起,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专家赵坚强和乳腺外科专家莫文菊常驻奉化区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当地患者感慨,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省城大专家的专业治疗,更有获得感。

刀尖起舞

紧贴大血管的甲状腺癌成功切除

“赵医生,谢谢你给我拆除了‘不定时炸弹’,我现在整个人都轻松了。”近日出院的孙先生再三向赵坚强表示感谢。

去年,孙先生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一开始,他安慰自己,这是“幸福癌”,没什么大事。接下来的诊断结果却让他觉得天都塌了——考虑为分化度差、恶性程度高的鳞癌,且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

孙先生一家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外地求医之旅,跑了很多大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甲状腺整个切除,淋巴结姑息切除。左侧颈部下方有个直径达8厘米的肿块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这个无法切除的肿块像“不定时炸弹”一样,可能侵犯大血管或再转移。

前阵子,孙先生听朋友介绍了赵坚强常驻奉化的消息,几乎没抱什么希望地来到诊室。

“多家医院不做手术的一个原因是肿块位置太敏感了。我经过详细读片,认为这个大肿块只是压迫到了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且导致血管有所变形,但是并没有直接侵犯大血管,可以手术。”赵坚强的这番话让孙先生一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经过详细准备,且术前做好了断锁骨,结扎颈部大血管的预案后,手术开始了。赵坚强形容这是一次好比“刀尖起舞”的手术。肿块太大,离血管实在太近了,紧挨着大血管,非常考验术者的功底和精细度。最后,这个直径达8厘米的肿块连着包膜被成功切除。

孙先生感慨:“为了看病,在外面兜兜转转跑了一年。没想到,最后在‘家门口’成功手术。”

“医生要考虑在患者前面”

尽量减少疾病对术后生活的影响

当35岁的周女士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和术前几乎无异的双乳时,不禁热泪盈眶。

一个月前,确诊乳腺癌后,周女士联系、咨询了多家医院的医生,最后决定留在奉化手术。“莫医生是省里来的专家,在当地手术,家人照顾我也方便。况且术后的化疗等也要半年多,都去外地太折腾了。”

更让周女士感动的是,初诊时,她和莫文菊说:“医生,我乳房本来就小,肿块又有3厘米,你就把我右边乳房都切掉吧。”

莫文菊却像大姐一样温和地和她说:“我会尽量帮你保乳,都是女性,我懂的。”

肿块切除后,这侧乳房不会“塌陷”吗?术中,莫文菊沿着肿块环切,切除部分直径达5厘米左右。随后,将周边的乳腺组织“移”了过来。她打个比方:“就像面前有两杯水,一杯装了半杯水,一杯是满的,通过调剂,可以让两个杯子的水一样满。”

术后,周女士看到镜中两侧乳房大小、形态相仿,和术前也几乎没有区别,惊喜不已。莫文菊在一旁告诉她,遵医嘱护理,疤痕也会越来越淡。噙着热泪的周女士笑了。

莫文菊说,一听说患癌,患者想到的是活下来,当时保乳或乳房重建的意愿并不强烈。这就要求医生要考虑在患者前面,既要保证肿瘤完整切除,也要尽量减少疾病对术后生活的影响。能保乳,尽量保乳。实在没法保乳的,在全切的同时用自体组织、假体做重建,让患者没有乳房缺失阶段。

奉化区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林寒冰介绍,奉化区人民医院2022年10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合作后,分设了甲乳外科。设立专科后,越来越多的患者留在当地就医,乳腺肿瘤和甲状腺手术量均增加80%以上。

他表示,省肿瘤专家常驻奉化,让甲乳外科疾病的治疗更专业化、更规范化。尤其是对疑难病例、晚期病例、复杂病例的诊疗大有裨益。比如,过去,不少患者一听晚期,想到就是放弃或是到外地就医,现在更大比例患者选择留下来积极治疗。比如,该院此前几年很少开展乳腺癌切除后的重建手术,目前已在常规开展。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殷静静 文/摄

2024-12-12 省肿瘤医院两位甲乳外科专家常驻奉化守护居民健康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9292.html 1 3 在外辗转求医一年 回到家门口成功“拆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