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和相关举报电话。医疗卫生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未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11月27日甬派
文身又叫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从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永久性图案或花纹。这个大家都知道,至于花费多少则不甚了了。告诉你,文身一般需要几百至几千元不等,而清除文身的价格却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元,如果文身面积比较大,甚至需要几十万元才能清除。危害呢?更少有人知道。专家介绍,文身如果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针头,不但容易造成皮肤感染,还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一些劣质文身染料含有重金属,在皮肤中长期存在有致癌的风险。
耗钱又有害,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文身?追求个性,炫酷罢。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有选择的自由,为了张扬个性去文身,我们不好说什么,法律也管不着,但在传统人眼里,会将他们归入另类,用“有色眼镜”去审视他们。但未成年人就不一样了,未成年人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不仅身体和心理更容易受到侵害,还会对上学、就业造成不良影响。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北京,全国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成年人文身的现象。更可忧的是,最近几年,文身有低龄化的趋势。
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两年过去了,上述意见似乎没得到很好落实,因为是办法,不是法律,缺少刚性。
要真正杜绝未成年人文身,还需像浙江这样通过人大立法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法律屏障。有此禁止性法律规定,卫健部门和市场监管机构就能放手对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经营机构和个人严格执法,该罚的罚,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浙江带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