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
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验单”的民生实事票决制改革,在宁波正逐渐完善。大量来自群众的呼声,转变为一条条项目线索,经过整理、归类、筛选,最终形成若干建议项目、候选项目,在各级人代会上等待人大代表票决,票数前列的,将成为下一年度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
11月18日《宁波晚报》
民生实事,说到底,就是一件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涉及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交通等方方面面。这些“急难愁盼”,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决定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实事就是民心实事。近些年,宁波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下大气力推进改革、解决难题,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好办实,让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有效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办民生实事,该做哪些实事、该办什么项目,群众最有发言权。政府和有关部门,唯有真正重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方能有效避免想当然、拍脑袋,乃至劳民伤财等现象发生。
凡事立项之初,决策部门能深入群众,充分征求意见,决策之“供”与民生之“需”,便能避免脱节和错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民声”定“民生”,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让一份份“民生清单”成为一幅幅“幸福图景”。据悉,今年以来,宁波全市已累计征集6万多条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而去年这一数字是14000多条,一年间足足翻了4倍多。
在创新民生实事决策机制上,宁波作了积极探索。从人大代表票决制,到深化民意征集、项目选定、过程监督、结果评价“四大机制”,不断迭代升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百姓幸福“加分”,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
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治化水平,也打开了群众的“话匣子”,汇聚起更多更广泛的民意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