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哥”见义智为值得更多的尊崇和赞赏

杨朝清

夜幕下,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在江北区洪塘中路穿行,遇到转弯处提前挥手示意,消防车在其带领下顺利抵达救援现场。11月11日,一段热心市民给消防车带路的短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事后,这位热心市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挥手哥”。11月17日,“挥手哥”终于被找到。受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之邀,“挥手哥”带着家人一起来到了江北洪塘消防救援站参观。“挥手哥”名叫靳超,老家东北,来甬已有十余年。

11月18日《宁波晚报》

火情“等不及”“伤不起”,消防车需要争分夺秒。由于起火点周边小路众多、路况复杂,一旦消防车走错路遇到小桥阻碍或者绕很长的隧道,就会耽误时间甚至陷入开不过去的困境。“挥手哥”的挺身而出、急公好义,让消防车得以迅速抵达目的地。

在哲学家康德看来,道德律随时都在人们心中发布他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得到的命令。“挥手哥”的角色扮演并非来自角色义务,而是源于一种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明明需要去接女儿放学,“挥手哥”却依然笃定而执着地为消防车领路,彰显了他的价值排序。

面对火情,“挥手哥”并没有麻木、冷漠地无视,而是主动询问路人并得知已经有人报警。担心消防车不能第一时间抵达目的地,害怕消防车“误入歧途”的“挥手哥”,主动去为消防车领路;他的热心之举,至少为消防救援争取了3分钟的宝贵时间。

每一个见义勇为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和赞赏。“挥手哥”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消防救援,但他通过为消防车领路的方式实现了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勇为不仅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也需要一定的救援设备、身体素质、救助技能和经验;如果仅仅凭借一腔勇气不顾个人安危,很可能会进入危险地带。

伴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见义勇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精准。去年12月,广东汕头警方对沙滩茶座老板陈汉鹏用救生圈和救生绳救起被海浪卷走的学生的行为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挥手哥”的所作所为,同样也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虽然“挥手哥”没有直接参与灭火,但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尽己所能、竭尽全力参与消防救援。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崇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不论是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还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挥手哥”的背后,有着对良知和善行的坚守。“德不孤,必有邻。”在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义勇为、见义智为,“挥手哥”也用自己的角色扮演,为女儿进行了一次社会化教育。在平凡的世界里,“挥手哥”的凡人微光,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全城寻找也好,消防部门邀请“挥手哥”及其家人到消防站并颁发荣誉证书、赠送礼品也罢,只有让好心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激励,才会打破参与公共事务的“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付出成本,最终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只有让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得到充分保障和足够激励,才会形成弱者有人扶、难者有人助、危者有人救的良好社会风尚。

2024-11-19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5346.html 1 3 “挥手哥”见义智为值得更多的尊崇和赞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