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惕网络贷款“套路”的风险提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贷款也迅速崛起。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趋势,通过伪装正规机构、虚假宣传等方式实施网络贷款诈骗,严重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刘先生上网时注意到某贷款平台宣称有绿色通道,秒放款、无抵押,一天1万元只需支付3元利息,还可以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刘先生觉得非常不错,便申请了贷款。到了还款日,刘先生发现总还款金额远高于他的预期,经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后发现,“一天1万元只需支付3元利息”看似划算,将日利率转化为年利率后,实际高达10.8%。

案例二:张先生在浏览某网页时点击了一个“无抵押、无担保、当天放贷”的弹窗,按照页面提示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并绑定了银行卡,申请借款10万元。接着,他接到“客服人员”的电话,让其在银行卡中预存8000元作为流水。张先生按要求存了钱,并添加了“客服人员”微信。之后,张先生在“客服人员”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并将收到的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结果银行卡里的8000元瞬间被转走。

宁波银行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网络贷款“套路”,关注以下风险:

一、虚假诱惑广告。有些贷款网站往往使用“低费率”“一天仅需××元”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吸引消费者,将日利率转化为年利率后就会发现,其实际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有些贷款网站还会利用借款人急需资金的心理,收取高额中介费、服务费等,甚至中断借款,让借款人支付高额违约金。

二、假冒正规机构。经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方可从事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而现在有些网站假冒银行名义或打着“贷款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甚至会出现“全国各地均有代办处”的字样,目的就是为了包装自身,实际未获取相关牌照,未在相关监管机构备案。仔细观察这类网站就会发现,他们一般不留座机和地址,只有手机、微信或者QQ,即使留有地址也经不起细查。

三、个人信息安全无法保障。非法成立的贷款公司不会保障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及隐私,甚至会将借款人信息批量出售给他人从中获利,导致借款人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用于非法用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借贷,仔细阅读并理解贷款合同中的所有条款,包括利率、还款期限、逾期罚息等,确保对贷款条件和还款责任有充分的理解。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杜雁 郑波 董姸娜

2024-11-03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2504.html 1 3 关于警惕网络贷款“套路”的风险提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