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列
白蟹,学名叫梭子蟹。顾名思义,因其形似织布的梭子而得名。白蟹是我们宁波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最简单的吃法是清蒸,酱油揾揾(蘸蘸),原汁原味,是极好的下酒菜。
每年的禁渔期一过,白蟹甫一上市,“水产区”就人头攒动,问价挑蟹者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众所周知,壮(肥)的蟹难挑,但这无妨。大凡摊主先会把蟹挑拣成三六九等级,价格自然不一样。买了几十年的菜,挑了几十年的蟹,我也只能说会挑个大概。有个经验之谈,不妨一说:在20元一斤的蟹里你一般是挑不出40元一斤的蟹来的;相反,在40元一斤的蟹里你倒有可能挑出20元一斤的蟹来。还是方便点,有时干脆叫摊主帮你选,你买两只蟹,那么摊主挑的蟹一般会是一壮一瘦,这不知是不是“潜规则”。
我特别关注过挑蟹的众生相,还蛮有趣。有人左翻右扒,只往下面掏,认为上面的蟹都是别人挑剩的,壮的蟹就藏在深处。有人用大拇指按住蟹肚脐,食指与中指按住蟹壳,使劲捏,仿佛要把蟹捏碎,以此来判别蟹的壮瘦,吓得摊主连忙“叫停”,这样被“捏”过的蟹,是要死的。还有的用力捏蟹脚钳,不料,蟹一遇到痛,就“放蟹脚钳”了,好好的一只蟹,少了一只蟹脚,坏了卖相。更滑稽的是,有几个戴眼镜的买主,拿蟹凑到眼前,上瞧下看,仿佛眼镜是“X”光,可把蟹的内部看透。
白蟹能烧成很多菜,大家一定都知道,也无需我赘言。但行文至此,不禁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里面的“主角”,可能你闻所未闻。
那是在四十余年前,我的三姐当时在镇海塑料厂工作,厂址就在甬江边,厂里有澥浦的同事。澥浦那时是镇海县下面的一个镇,外海捕捞业已十分发达,有大小渔船好几百艘。同事有在做渔民的朋友,一次三姐上夜班,刚好渔船到达镇海水产码头卸货,渔民朋友就顺便来到厂里,要同事自己上船去拿渔获。同事叫上同事,拿来满满的两脸盆渔获,有鲜鱼鲜虾等。同事就溜进食堂,上灶烧起来,因鱼虾都是清蒸盐水为主,也不用起油锅。更有人敲开小店的门,买来“呛皮烧(烧酒)”,几个人聚在一起,大块朵颐。吃到尾声,那同事又拿出一样海货,实话实说,这海货一般的人可能都没见过,那就是“蟹干”。只见过虾干、鱼干,可从没听说过还有蟹干。过去渔船小,冷藏设备有限,蟹捕捞上来多,渔民就选壮的新鲜白蟹,煮熟,挂在船桅上,晒成干。我三姐及同事们也是第一次品尝蟹干,吃得不亦乐乎。
三姐比较顾家,她就留后手,带些回家,我才有幸吃到了蟹干。蟹干吃前需再蒸一下,蟹肉韧韧的,别有风味,非常好吃。我至今只吃过这么一次,后来连见都没见过。这是渔民们自产自食,菜场里也根本没有买。
大凡一般的螃蟹,死了就不能吃了,譬如青蟹、大闸蟹等,但白蟹是个例外。当然时间长了,连蟹肉都糊了,是不能再吃了。现在冷藏设备先进,菜场里活的白蟹居多,其蟹肉更是一丝丝的,口味甚佳。
一生中吃过不少品种的蟹,包括在五星级酒家吃的“帝王蟹”,价格倒不菲,但我还是觉得“众蟹不如一蟹”,那就是阿拉宁波人的白蟹最美味、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