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百样人生。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面对尴尬,如何应对处置?《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堪称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
在第十一回宁国府为太爷贾敬庆祝寿辰的场景中,她以她的“巧舌如簧”,先后两次化解了“尴尬”,很好地展现出她的急智应变与场面掌控力。
其中第一次,解贾母未出席之尴尬。
太爷贾敬的寿诞到了,宁国府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家宴,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按理,贾珍尤氏作为贾敬的儿子儿媳,应该是最操劳也最高兴的,但他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老祖宗贾母没来。
领导是否出席,既关系到活动的规格,又关系到宁国府的荣誉。看到贾母没有出席宁国府这次重要的家宴,贾珍与尤氏觉得脸上无光,难免心里不痛快。心存“疙瘩”的他们终于忍不住,当着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母亲等众人的面发起了牢骚:
“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贾珍尤氏说的“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很简单,老太太今天无论怎么说都不该不来,三条理由:
一来她的地位这么高,老祖宗的辈分摆在那里,今天是她侄儿的生日,不来说不过去;二来今天天气这么好,凉爽宜人,菊花盛开,真正的秋高气爽,老太太出来散散闷也行;三来这个场面这么大,还得她撑着才行,而且“众儿孙们”都盼着她来,好一起“热闹热闹”。而她现在竟然“不肯赏脸”前来,这不是啪啪打宁国府的“脸”吗?
在这样一个公众场合,贾珍夫妻竟然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老祖宗!话一旦说到这个份上,这事情就不太好办了,得有人来圆场才行。
按理,这时该站出来说话的当是邢夫人和王夫人,因为她们是贾母的儿媳妇,且时刻陪伴在老祖宗身边。但出乎意料的是,王熙凤却抢在了邢、王两位夫人的前面,主动挺身“救驾”。
她这一“救驾”,不但解开了贾珍和尤氏心中的“疙瘩”,而且还很好地替贾母解了围,替邢王二位夫人解了急。王熙凤怎么说?
“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
她说了三层意思:其一,老祖宗想来。侄儿的生日,她一直记挂在心里,就在昨天晚上,她还在说要亲自来呢;其二,老祖宗真来不了。为什么?病了,昨晚因为高兴而吃了“大半个”桃子,拉肚子了,晚上起来了好几次,她老人家身体吃不消了;其三,老祖宗人虽没来,但心却来了。她老人家的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哪,她还嘱咐我回去时要给她带几样“好吃的”,而且还要“很烂的”。
这就是水平!一席话,既给没来的老太太找了个好理由,又给足了宁国府面子,同时又把另一个问题抛给了贾珍和尤氏:是老祖宗的身体重要还是您父亲的生日重要?脂砚斋在旁边作了个有趣的批注:“请教是真是假?”
贾母是否真吃桃子?是否真拉肚子?是否真还想来?这里的“真”与“假”,只有王熙凤最清楚,当然,贾珍尤氏也不会愚笨到会想方设法去查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只要面子有了,就行!这不,贾珍一听便立即化“怨”为“笑”、变“怪”为“喜”:“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原故,若是这么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