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一项很平常也很关键的生理活动,然而,在有些人的生命里,正常呼吸却成为了一种奢望,这些人就是呼吸系统癌症患者。呼吸系统癌症会给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对于这类癌症的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呼吸科具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帮助一个又一个患者控制住了疾病,重获呼吸自由。
气管变窄60%
竟是肿瘤惹的祸
“医生,我这段时间越来越喘不过气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几个月前,6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付阿姨(化名)在杭州湾医院做化疗时,向医生说起了自己近期的痛苦,她告诉医生,半年前她就出现了声音嘶哑的情况,后来又出现了持续咳嗽、痰中带血、呼吸急促等症状,在其他医院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
“你这看起来不是小问题啊!”经过一番询问,甲乳外科医生意识到付阿姨可能是呼吸系统出了棘手的毛病,建议她马上去呼吸科就诊。接诊的呼吸科医生经过详细问诊,认为付阿姨的问题的确不容小觑,随即将她收治入院,并马上帮她安排了胸部增强CT等相关检查。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呼吸科团队发现,付阿姨中上纵膈长了一个肿物,肿物侵犯到气管后壁,导致管腔变窄60%,进而引发咳嗽、气促等一系列症状。为了帮助付阿姨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呼吸科执行主任查琼芳带领团队,很快为她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先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为付阿姨解决呼吸这个当务之急的问题,然后将肿物样本送到母体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做病理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开展后续治疗。
很快,呼吸科团队就在麻醉科、内镜中心等团队的协作下,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护航,联合冷冻消瘤+氩气刀+圈套技术,为付阿姨成功切除了80%的肿物(剩下的20%无法通过介入治疗解决)。“这是我们医院第一次使用硬质支气管镜技术,硬质支气管镜其实就相当于构建了一个通道,让软质支气管镜可以在里面来回操作。借助这一技术,我们对肿物进行了冷冻切除、氩气刀切除,切下来的肿物用套圈套中后取出到体外,供病理检查之用。”查琼芳介绍道。
术后一觉醒来,付阿姨瞬间觉得呼吸顺畅,说话声音都提高了8个分贝,原本一口一口的血痰也在术后2天内逐渐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过,几天后病理检查结果从上海传回,提示为原发性气管鳞状细胞癌,这意味着付阿姨的后续治疗不容乐观。
由于付阿姨本身患有乳腺癌,还在化疗中,身体状况不佳,呼吸科团队经过与母体医院专家的深入讨论,很快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借助免疫等治疗手段,付阿姨气管内的鳞癌得到很好控制。“我很不幸,同时患上了两种癌症。但我也很幸运,因为遇到了你们。”出院时,付阿姨向呼吸科团队连连道谢。
别再忽视这些
当心呼吸系统癌症找上门
相比于气管癌,肺癌的发生率更高,杭州湾医院呼吸科团队诊治过的病例也更多,不久前,年近70的肺癌患者郭老伯(化名)就在该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顺利控制住病情,回归正常生活。郭老伯两年多前在其他医院检查出右肺鳞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一直在接受化疗+免疫治疗,但病灶依旧缓慢增大,憋气的症状反复出现,后来还出现副作用——免疫相关性肾功能损害,并反复出现支气管狭窄后阻塞性肺炎。
一年多前,郭老伯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杭州湾医院呼吸科寻求治疗,呼吸科团队经过深入评估和讨论,为他进行了靶向治疗,同时辅以支气管镜下削瘤,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化疗,使得肿瘤被有效控制。目前郭老伯呼吸顺畅,生活质量良好,达到晚期肿瘤患者长生存目的。
查琼芳表示,气管癌、肺癌等呼吸系统癌症与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吸烟的影响,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权威研究表明,肺鳞癌、肺小细胞癌和吸烟的关系非常密切,肺腺癌与吸烟的关系目前还不明确,戒烟和远离二手烟对于预防肺癌至关重要。
此外,专家还表示,气管癌、肺癌等呼吸系统癌症可防可治,建议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筛查,至少每年做一次CT检查,可以帮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除了戒烟和防范二手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外,生活中还应做到科学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悦,这些对于预防癌症都有所裨益。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陈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