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炭是村庄的宝

“黑——炭——”

若时光往回穿越个三四十年,你要是在我那个叫“山下地”的村庄上,扯起嗓子这么一声大喊,我估计会从村庄的不同方向、各个角落,远远近近、前前后后地传来一声声回应你的“哎——”

然后,你不妨站在原地等着,不用多久,就会有一个个的男孩子,像是一阵阵的“黑旋风”,从东南西北向你“呼啸”而来。他们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五六岁,虽然高矮胖瘦不一,但脸面一律如戏台上的包公一般,都是乌黑铮亮的。

A

如你所想,“黑炭”正是这些男孩子共同拥有的绰号,长辈们为示亲昵,有时还会在后面缀上一个“宝”字,那便叫做了“黑炭宝”。“黑炭”们,一般生下来就肤色较黑,然后又整日不着家地在村庄里东游西荡,风吹着,雨淋着,红猛日头晒着,一日黑上一层,一日黑过一日,自然更加与“黑炭”两字名副其实。

那时候,村庄上的小“黑炭”们可真是多。如果以我家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不用超过300米的圆圈,且让我就在这个圆圈的范围内,来个“沙场秋点兵”吧:一个住在我家东南方向的河埠头边,是我一位堂伯的儿子,长我十来岁这样;一个是我表哥,住在我家西面的菜场旁边;一个是我大姐的同学,住在我家后面一家的再后面一家,长我三四岁,但按照辈分,得管我叫一声“叔”;还有一个也是我的本家,小我五六岁,住得更近,就同在一个生产队的同一块晒场边上。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忘了,那就是本尊。不错,我也是村庄上的一个小“黑炭宝”。

这么多“黑炭”,黑央央一群,乌漆麻黑一片,有时也让人迷糊,分不清哪个“黑炭”是哪个“黑炭”,这一个“黑炭”到底是哪一个“黑炭”。

话说有一天,临近中午时,家里突然来了一位不常走动的远房亲戚。老娘那个着急啊,着急没什么像样的“下饭”,可以拿来待客。偏巧一摸蛋罐子又空了,于是就对跟在一边、以为中午会有好饭菜吃的我说:“黑炭,赶紧去你黑炭哥家里借两个鸡蛋。”

老娘有令,我不敢耽搁,甩起黑胳膊黑腿,一溜烟就出了院门。然而出了院门,东西南北一望,霎时就迷糊了,不知我这一个“黑炭”要往哪一家的哪一个“黑炭”家里奔,只好又掉头回了家里,仰着一张黑脸茫然地杵到娘的跟前。老娘见我这么快回来,先是一愣,心想:哎哟妈唉,怎么这么快啊,难道真是黑旋风。然而瞥见我两手空空,很快脸上就变了色,以为我玩心大,没听清她的话,或者转眼就忘了她交待的事。老娘正待发威,忽又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的老娘,用手一拍自己的脑门,忍不住先“嘿嘿”地乐了一阵。乐过后,老娘笑着乜了我一眼,一字一顿地说:“去你,河埠头边上的,那一个黑炭哥家里,借。”

B

有一个一个的小“黑炭”们在,尽管那时候的日子还相对清贫,但村庄却是充满希望和生气的,因为孩子都是村庄的未来。自然,孩子中的小“黑炭”们,也都是村庄的宝。

小“黑炭”们个个野生野长、精力充沛,在村庄里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下河摸虾,整日里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简直没有停息的时候。尤其是在长长的暑假里,无所事事的我们,闹得更猛,耍得更欢。

村庄上有一方河塘,夏日里都是游泳戏水的孩子。一天中午,刚过了午饭时间,河塘里就有五六个孩子在玩水了。这时有一位大婶来洗吃过的碗筷,见她才在河埠头蹲下,就突然大大的一声惊呼:“哎呀,今天的河水怎么是黑的呢,这可怎么洗东西哟!”听了大婶的惊呼,河塘刹那安静,水里的我们停止玩水,一个个不相信地低头看水,只见河水清清亮亮、丝丝滑滑的,透过河水,还能看清几条小鱼儿张着嘴儿、摆着尾儿,欢乐地游着呢。“哪有一丁点黑?大婶这不睁眼说瞎话嘛。”我们五六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齐不明所以地看向大婶。大婶也正满脸笑谑地盯着我们看,看到我们都一脸惘然的样子,就扑哧一声地大笑道:“我说怎么回事呢,原来今天这河塘里尽是‘黑炭’,怪不得把河水都洗得乌漆麻黑了。”听了大婶的话,我们五六个孩子赶紧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看,还真是好巧不巧,果真个个的绰号都是如假包换的“黑炭”。本来自个儿也没注意,现在经大婶一语道破,我们五六个小“黑炭”相互一阵嘻嘻哈哈后,更是“人来疯”发作,一个个神气活现,犹如“哪吒闹海”一般,直把一方河塘搅闹得天翻地覆、惊涛裂岸。

C

小“黑炭”们一般长到二十岁上,人家就不再叫“黑炭”了。一则男孩子虽没有女孩子的“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变两变、变三变也是大有可能的,变着变着,可能就不这么黑了;二则上了二十岁,就快到了讨媳妇的时候,再这么“黑炭,黑炭”地叫着,毕竟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一批“黑炭”脱帽了,很快另一批小“黑炭”们又会生龙活虎地冒出来,黑头发、黑眼睛、黑脸面,黑得晶晶亮亮,黑得生机勃勃……那时候的村庄,一批一批的“黑炭”们,“各领风骚二十年”,好似传承有序、生生不息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时代走到今天,村庄比起从前富裕了很多,这是不用置疑的。但随着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随着村庄里的年轻人一个个在城镇里安家落户,慢慢,慢慢,我们的村庄里也就少了孩子的身影,更别提以前一抓一大把的小“黑炭”们了。没有了炊烟,没有了鸡鸣犬吠,没有了田园上人欢马叫的劳动场景,尤其是没有了小“黑炭”们打闹玩乐的村庄,虽然生活富足,但多少是有些落寞的。为了留住乡愁,为了复兴乡村,现在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但愿有更多的家庭落户生根,有了孩子们欢笑声的乡村,才是有生机而美丽的地方。

2024-10-05 □王林军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7699.html 1 3 黑炭是村庄的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