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江北区慈城镇半浦美术馆前的广场上细雨迷蒙,灯影摇曳,一出寻古问今的宁波原创音乐戏剧《听·见 黄宗羲》在这里首演。
由7位演员完成的“环境戏剧”,巧妙糅合戏剧、朗读、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致敬与半浦村有着深厚渊源的大儒黄宗羲,使先贤的精神光芒在现代语境下重焕光彩。
演出的一幕幕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铺展在观众面前,让人在聆听与感悟中,穿越时光,与先贤对话,共赏文化之美,体验到一场心灵与智慧的深度旅行。
1
半浦村二老阁往事
位于姚江之滨的半浦村依靠运河古渡发展而来,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坐落于半浦村的二老阁,曾是浙东学派的学术交流重地,为黄宗羲的再传弟子郑性所建。
郑性的父亲郑梁曾是黄宗羲门生。清康熙年间,黄宗羲位于余姚黄竹浦村的老宅失火,留给子孙的藏书毁失大半。郑性得知后,把黄宗羲续钞堂的3万余册残余图书,用船载至半浦,遵父亲郑梁遗愿,建造藏书楼,以“二老阁”为名,纪念黄宗羲和郑性的祖父郑溱。
二老阁藏书最多时达到5万余卷,有人评价郑氏“收拾南雷(黄宗羲的号)书,门墙幸有托”。
时光更迭,昔日二老阁已湮没在历史中,但它所产生的影响仍惠及后世。清乾隆、嘉庆年间,二老阁曾主动刊刻一批包括黄宗羲在内的浙东文人学术著作,扩大其影响力。如今这些古籍分散藏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中,常被引用提及。
今年9月24日,是黄宗羲414周年诞辰。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主办,江北区慈城镇人民政府协办,在半浦村推出原创音乐戏剧《听·见 黄宗羲》,希望用一场沉浸式演出,对先贤精神进行全新的诠释与弘扬。
该剧基于历史事件铺陈,通过“梦入天一池”“帮扶百姓”“见师悟道”等情节,展现黄宗羲从问道到悟道的历程,讲述文化传承故事。剧中的黄宗羲“听见”了民声,场下观众“听见”了黄宗羲的侠义之心,由此完成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
2
用“听见”的方式走近先贤
作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打造的文化品牌,“听·见”系列一直致力于用戏剧艺术讲好宁波故事,推广历史名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听·见 阳明》《听·见 安石》《听·见 天一》等原创朗读剧不仅多次在宁波演出,还曾跨越大洋,受邀在爱丁堡艺术节等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听·见 黄宗羲》是该系列的最新作品,缘于半浦村与黄宗羲的渊源,同时也是以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实践。
舞台表现上,《听·见 黄宗羲》延续前作,仍使用各艺术门类跨界融合的表现方式,表演、舞美方面则做了“提档升级”。
演出充分利用半浦村地理环境优势,将半浦美术馆门前广场的砖墙、阶梯,作为戏剧舞台的一部分,将建筑物与演出进行了有机结合,给观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演员表演上,区别以往以“朗读”为主的表演形式,演员全程脱稿,辅以精致的妆容服饰,进一步向人物靠拢。
此外,演出还结合了部分音乐剧的形式,邀请作曲家专门创作多首独唱、合唱歌曲,使古典题材与流行音乐碰撞融合,通过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艺术探索,使传统文化焕发新鲜活力,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戏剧、关注本土文化。记者 顾嘉懿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