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沥青道路,里面藏着“秘密武器”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揣着“秘密武器”的道路。 记者 黎莉 摄

海曙区锦堂佳苑前,有一条四五百米长的小区配套道路。从表面看,它和一般的沥青道路并无什么两样,但实际上,这条路的内部可揣着“秘密武器”呢。

2022年铺设时,这条路的路基部分被实验性地用80厘米厚的固化土材料代替了一般的塘渣。前者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再生资源材料,具有更好的水稳性、回弹模量和平整度,使路面更加经久耐用。

今年2月,这项工程获评浙江省首批17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之一。

1

一抔“土”的科技密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基建工程的增加,大量建筑垃圾也随之产生。据估测,中国现在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35亿吨。仅宁波,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有1亿吨左右。大量需要处置的渣土余泥,成为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都“头疼”的问题。

“2018年,有关部门委托浙勘集团,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技术力量对建筑垃圾可持续化处理做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城市余泥渣土安全处置与再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小组,开始钻研余泥利用。”9月19日,记者在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勘集团)见到了管仁秋,他是该集团子公司浙江省岩土基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事实上,如何将建筑渣土改造成有用的材料再利用,是近几年相关领域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将其制作成再生材料也是主流的研究方向。这其中制成砖块、路基材料比较普遍,但后者的市场更大。因此,小组将方向锁定在这一领域。

管仁秋告诉记者,由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强度、平整度、回弹模量之外,南方所需的路基材料需要更强的水稳性能。而目前市面上多数同类产品或达不到水稳性要求,或因成本过高没有经济价值,想要研发出既能写进“学术论文”又能打入消费市场的固化土并不容易。但如果能研发成功,就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在管仁秋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种几乎与普通泥土无异的固化土。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介绍,或许谁也想不到这样一抔平平无奇的“土”里,还隐藏着科技密码。

“通俗来说,固化土的构成无非四类主要原料:渣土原土、强度基材料、水稳剂、其他辅料。但这些材料的配比并没有定式,需要靠我们一点点摸索。”管仁秋介绍,因为每一大类的材料各自有细微差别,组合在一起会演变出不同的性状,要获得他们想要的材料特性,只能通过不断组合微调,来寻找他们想要的“平衡点”。

在两年多时间里,浙勘集团的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高校和院所,一起进行了四五千组实验的尝试,用坏了近千套模具,终于找到了现有条件下能同时满足性能和成本的最佳“配比”组合。

2

科技成果要转化

更要产业化

因为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建设带来的海量余泥渣土堆填处置、大量废弃矿坑的治理回填、工程建设亟需的工程填料短缺等三大难题,去年11月,这项由浙勘集团主导的“城市余泥渣土安全处置与再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目前,浙勘集团已经围绕这一项目进行了产业化布局。未来一年内,在杭甬两地,以类似“云仓”的概念,将建设三座年产量50万吨左右、专门用于渣土再生处理的工厂。项目达产后,可以为所在地区综合处理10%左右的城市余泥渣土。

“除了路基产品,我们也会向其他产品延伸,并做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文章,让这项技术同时拥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浙勘集团蒋建良大师工作室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蔡国成告诉记者,通过几年摸索尝试,浙勘集团在完成技术攻关的同时,也基本“跑通”了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方向。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场体量或达万亿级,潜力非常巨大。蔡国成表示,通过产业化运作,这项技术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目前宁波一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来估算,此项科技成果转换落地后,预计每年可为行业企业带来60多亿元产值。此外,目前他们已经和多家企业进入商谈合作阶段。

记者 黎莉 通讯员 龚静

2024-09-21 看似普通的沥青道路,里面藏着“秘密武器”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6071.html 1 3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