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楼世宇

黄庭坚的岳父当过余姚知县

谢景初像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局部

唐代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东晋时期王谢两个大族曾经叱咤风云。巧合的是,700年后的北宋,也出现了并驾齐驱的王谢两家。两家的“族长”,分别是南阳谢绛和临川王益。

这两个大族中,王家的男丁更多。王益有七个儿子,结发妻子徐氏生下两子安仁和安道,续弦吴氏生了五子,分别是安石、安国、安礼、安上、安世。没错,吴氏的第一个儿子正是当过鄞县知县的北宋名相王安石。

谢绛出生在杭州富阳,是大诗人梅尧臣的小舅子。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景初(1020-1084)、景温、景平、景回,还有六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了王益的儿子王安礼。所以王谢两家又是儿女亲家。

虽然如此,谢家老大景初却是个守旧派,熙宁改革的时候,他和司马光、苏轼站在一个阵营,坚决反对妹夫的兄长王安石。不过宋人格局还是很大的,政见不同并不意味着关系不睦。

谢景初是个诗人,推崇杜甫,认为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谢景初考中进士,从此开始在各州县历练。第一站就来到余姚,比王安石执政鄞县还早了一年。

在余姚知县任上,谢景初勤于政务。他率民众履冰雪,修塘岸,筑成长达两万八千尺的莲花塘,有效抵御了潮涨之患;制定“湖经”,抑制豪强侵湖为田及抢夺灌溉用水,以保障农耕;管理海盐生产,禁煮私盐;建学宫,增设教员,培养读书人。

各种政策多管齐下,使得余姚“海塘固,途川通,田桑治,学校兴”,一跃成为“东南最名邑”。

除了谢景初在余姚干得风生水起,同一时期他的三弟景平担任会稽(今绍兴)知县,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韩缜担任钱塘(今杭州)知县。四人励精图治,皆有声名,被吴越人称为“四贤”。

因在余姚政绩卓越,百姓有口皆碑,谢景初不久升任秀州(今嘉兴)通判。之后迁任邠州通判、湖北转运判官。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变法,谢景初因持反对意见,招致神宗嫌弃,从此仕途坎坷。而他本人倒是豁达,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醉心诗文,其中留下不少赞美余姚的诗作,如《寻余姚上林湖山》《观余姚海氛》《余姚董役海进有作》《观上林垍器》等。

接下来,说说与谢景初“双向奔赴”的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年少成名,17岁在扬州偶遇诗人孙觉,即被孙觉认作佳婿,将13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可惜两人成婚没几年,孙氏福薄,于1069年不幸早夭,年仅21岁。

熙宁七年(1074),早已看淡功名的谢景初人生目标只剩下两件大事,一是写诗作文,一是为女儿择婿。

当他看到黄庭坚的诗时,惊为奇才,由衷点赞道:“吾得婿如是足矣。”后来,谢景初如愿得到这位乘龙快婿。志趣相投的两人既是翁婿,又是诗友,诗文唱和多达五十余首。黄庭坚曾多次表示,自己的句法得自岳丈。

黄庭坚的第二任妻子谢氏也是天不假年,26岁就早早离世。谢景初晚年久卧病榻,以诗文自娱,黄庭坚常陪伴左右,直至养老送终。

在宋代文化史上,黄庭坚是个全才式的人物,诗词、文章、绘画、书法、佛道,无一不精。

尤其在书法上,黄庭坚堪称“爆款制造机”,《诸上座帖》《砥柱铭》《松风阁》,都是顶级神品。他还具有天生的“吸金气质”。2010年,其行书《砥柱铭》拍出令人咋舌的4.368亿元;今年4月,《草书释典卷》在日本以约合2.88亿人民币成交,均引发业界震动。

2024-09-19 红人堂·楼世宇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5537.html 1 3 黄庭坚的岳父当过余姚知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