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足嘞,介好医生!”离开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诊疗团队杜先锋主任医师的诊室前,患者项阿姨用地道宁波话评价。两年前,项阿姨饱受心慌的困扰;由杜先锋为其做了介入手术后,项阿姨“心安”了,人也开心了。
作为一名心律失常介入医生(心脏电生理医生),杜先锋的心愿是和团队一起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找回健康。
95岁大爷心慌到没法下床
手术后去新疆旅行
2012年,杜先锋从冠心病介入方向转为将心律失常介入作为主攻方向。原因很简单——临床需要更多心律失常介入医生,而当时国内冠脉介入医生与心律失常介入医生的比例大约为300:1。
以房颤这一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为例,危害有中风、心衰、痴呆等。如果提前对房颤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阻断疾病进程,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2023年,该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介入手术量为2463例,其中房颤消融术1400例。
患者的需要,被杜先锋放在首要位置。今年春天,95岁的徐大爷来杜先锋这里就诊前,已经被杭州等地的4家医院婉拒。
徐大爷的诊断很明确——房颤,每分钟心跳经常超过150次,他没法下床,非常痛苦。徐大爷个人和家属的手术意愿都非常强烈,可考虑到高龄、血管条件差等因素,多家医院都婉拒为其手术。
全面评估徐大爷的身体条件后,杜先锋决定为其手术,并制定了周密方案。和常规的房颤消融术相比,这例手术难度要高很多。比如,在麻醉镇静方面,杜先锋决定酌情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但镇静浅的话,术中心脏模型移位概率大,对术者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老人的血管有明显动脉硬化,弹性差,要求每一步操作都非常精细。比如,手术时间要控制在1个小时内,没有多余的时间调整导管位置,必须“一遍过”。
……
术后,徐大爷的心慌症状马上消失。近日,他和家人去新疆旅行,还给杜先锋发来当地的风景照。
在“雷区间”当狙击手
另辟蹊径设置“路标”
杜先锋打趣,心脏电生理医生的工作和狙击手类似,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瞄准目标靶点。在这么多次“狙击”中,为51岁刘女士做的房速消融术让杜医生难忘。
刘女士的心脏堪称“遍地雷区”。她的3扇“心门”都因故障换成了金属瓣膜,右心房装有起搏器,心脏结构变形。刘女士被诊断房性心动过速,心跳每分钟达160多次,且出现了心衰症状。
“房速消融术相当于在雷区中穿行,再狙击目标。术中导管一旦卡住任何一个机械瓣,患者很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杜先锋说,刘女士在其他大医院尝试房速消融术失败,靠药物根本没法控制病情。经过周密准备,手术开始了。在房速消融术中,通常需要在冠状窦内放置“路标”导管来帮助医生“瞄准”。可是,刘女士的冠状窦处因解剖变异无法进入。杜先锋另辟蹊径,创新地把“路标”设到其右心房,并从全局上对手术方式做出改变。在几乎无法靠常规激动标测的瘢痕心房中,依靠多年经验,抓住局部若隐若现的关键电位判断靶点,一枪“打停”房速,让其不能再被诱发。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杜先锋说,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是不辜负患者的信赖,帮助更多“心慌”患者实现“心安”。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