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你们这有一位租客。”
“是的啊,顾大嫂。不过,他没住几天就回老家了。”
阳光初照的清早,北仑区大碶街道镇定社区中书第小区,顾莲娣又忙开了,她一边在小区巡查,一边与邻居攀谈着,手里的笔“沙沙”地做着记录。
中书第小区是一个无物业小区,相对而言,无物业小区普遍面临公共服务设施匮乏、老化的问题,加上居住群体多元,长期存在“没人管事、没处议事、没钱办事”的困境,因此被打上“三多三无”的标签。“三多”即历史遗留问题多、流动人口多、老人多,“三无”则是无物业、无商业、无资源。而镇定社区就有4个这样的网格,共住着约1260名居民。
为此,社区党委通过培育“典范”力量、深挖“能人”资源,先后成立了“红四联行动队”“幸福微管家”等社会组织,逐步激活辖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全力提升辖区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发掘“典范之光”,构筑“好人引力场”
“小沃啊,你看这电动自行车又乱停了,我得整理一下。”网格员小沃在巡查时,遇到了正在整理电动自行车的顾莲娣。顾莲娣是小区的老住户,也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
顾莲娣有一本“连心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区居民的点滴信息。每当有新住户搬来,她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拜访,了解家庭情况,记录特殊需求。“张大爷家喜欢安静,晚上不能有噪音;李阿姨家有小孙子,需要多留意安全”……顾莲娣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小区充满了温情。
而这一切行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书第小区的治理“带头人”屠明华。他在中书第小区成立之初便肩负起小区治理工作“主事人”身份,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拉起一支“中书第小组”,顾莲娣就是这个小组的一名队长。
如今的中书第小区,在顾莲娣等“典范”人物的带动下,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居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共同守护这个温馨的家园。
激活“能者之力”,编织“基层治理新网络”
“以前总感觉小区没有物业,麻烦有很多,现在不仅有社区做我们的坚强后盾,还有‘幸福微管家’团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心里踏实多了。”家住职高教师楼的李阿姨脸上洋溢着笑容。
今年5月,镇定社区成立了一支无物业小区居民翘首以盼的“幸福微管家”团队,成为基层治理的一股“新兴力量”。而眼下的这些变化,不得不提到一位“双重身份”的“能人”钟建平。他作为灵峰公寓的物业主任,不仅是自己所在小区的“守护神”,更是辖区内的“万能维修工”。
“别急,我马上到。”接到居民的电话,钟建平抓起身边的工具包就赶往现场。钟建平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被居民“紧急呼叫”了,上一次是中书第小区的水管爆裂,他接到电话就立刻赶往现场,很快就将破裂的水管修好。
“在这儿,我总能找到事儿做,心里踏实。”钟建平边说边整理着他的工具箱,言谈间朴实无华,但许多人都知道,他对小区治理工作有着很深的责任感与热爱。
凝聚“共治共识”,激发“共治力量”
来自群众、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好人”带队、“能人”帮管,这是镇定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一股坚实力量。
大件垃圾、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消防通道遇堵等问题,一直是小区治理的“顽疾”,也是影响邻里和谐、消防安全的隐患。顾莲娣、钟建平多次以“幸福微管家”的身份,参与由网格员、微网格长、小区支部党员组成的“小院·共话”,商量解决办法。“小院·共话”是大树下的讨论会,积极为社区、小区的发展建言献策,帮助解决各种难题。在每一次辖区专项排查行动之前,他们会预先摸排小区各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入户征集居民意见,并将居民们的意见带到社区进行沟通。凭着“以心换心,以心交心”的工作理念,他们提前化解矛盾,实现了无物业小区共商共治的新局面。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何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