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日,记者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进去的,而其他28人都是通过找“黄牛”加价进的博物馆。一些原本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却被“黄牛”炒出高价,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8月13日央视新闻
从专业角度上讲,“30名游客28人找了黄牛”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不构成严格的统计学意义,其信度和效度也有待检验。然而,“30名游客28人找了黄牛”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倒卖门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与警惕。一边是游客望眼欲穿,另一边是“黄牛”手握大量热门景点票源坐地起价,这样的乱象显然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处于一种“井喷”的状态;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有助于给游客提供精神滋养。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一些热门景点的门票“一票难求”。当通过正规渠道难以获取免费门票,少数游客滋生“花钱买门票”的想法,为“黄牛”倒卖门票提供了生存空间。按规矩办事预约不上,免费门票不免费,不仅意味着游客要承受物质损失,还损伤了他们的权利和尊严。这种不愉快的经历,难免会影响游客对热门景点的评价与认同。
虽然目前门票预约大多已实行了实名制,但“黄牛”在招揽倒票的过程中,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公民信息,他们在抢票软件的技术助力下,往往在放票的一瞬间,很快就能占有大量票源,然后又通过不断退票、抢票的形式,很轻松就能实现倒票牟利——这些“聪明人”千方百计地绕过规则,对规则进行变通和替换,不仅能够带来“荷包鼓鼓”的利益变现,也能收获精神层面畸形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倒卖门票让少数人从中得益,却让制度善意大打折扣,损害了公共利益。并不高明的倒卖门票,不仅折射出投机者的“见缝插针”“有空子就钻”,也暴露出一些热门景点在网络安全防护上的漏洞与短板。对于那些热门景点来说,也要不断提升与“黄牛”斗智斗勇的本领,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放票规则,堵住预约或售票环节的漏洞,让“黄牛”没有可乘之机。此外,还要提升违规成本,提高社会规范的震慑力与约束力,有效地避免“有空子不钻白不钻”“钻了也白钻”。
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捷径可走,“黄牛”倒卖门票形成的非法利益链需要被尽快斩断。投机者固然能够一时逍遥快活,却终究要为自己的自行其是、为所欲为承担相应的后果。毕竟,有的钱还是不挣为好,有的事还是不做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