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城市微小角落 营造群众暖心空间

“樟香市集”便民志愿服务现场。

零工驿站

它们曾经是社区的卫生死角、闲置空间,是居民楼里的“问题门厅”,又或者是公园一隅、咖啡厅一角……如今,它们是“一平米”邻里共享空间、社区居民自治服务站、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志愿服务市集、便民“义站”、好人工作室、志愿WE站……近年来,江北区庄桥街道通过“我们的家园”行动,以文明实践点亮一个个城市中的微小角落,让它们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空间。

就业服务充满“家园爱”

一走进庄桥老街,就可以在老街入口处看到“8291就业广场”的字样,广场内的宣传栏和喷绘展架上发布着近期庄桥辖区内的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相关政策介绍,还有一个小小的岗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会来这里,为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的对接咨询。

这个小小的岗亭原本已经弃置不用,在为了促进就业、满足劳动者求职需求打造“8291就业广场”的过程中,被重新利用改造成了如今的“8291零工驿站”。“8291”谐音“帮你就业”,广场和驿站所在的河东社区,还有一批热心居民为此成立了“8291”志愿服务队,进驻驿站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

在老街上,河西社区腾出一间社区用房,为有意向从事零工兼职的非全日制灵活就业人员开设零工市场;孔家村把小岗亭改造成供户外劳动者休息饮水的爱心驿站;还有一个位于庄桥公园附近的小空间正在打造人社医保服务站……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和对劳动者的关怀,让庄桥充满暖暖的“家园爱”。

便民服务彰显“家园美”

在广庆社区的“广庆义站”,小区街边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内,便民服务成了一种常态。

“广庆义站”是社区为打造便民生活圈,从居民之中挖掘便民服务资源,打造开设的邻里互助阵地。最先入驻的是一位从纺织行业退休的居民和一位早年从事过小家电维修生意的师傅,每周六下午定时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随着“义站”在居民之间的口碑越来越响,服务时间已经扩展到了全天候,更有几位热心居民进驻驿站当起志愿者,维修师傅有事不在时,志愿者们会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对接服务资源,提供联系方式等。

“义站”的业务规模也正在逐步扩展,每月都有一场义诊活动;更有一位在天成社区开理发店的师傅听说后,也欣然进驻,以10元/人的价格,时不时来为一些有需要的居民理发……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一些日常需要的便民服务。

庄桥公园志愿服务广场内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开设的“樟香市集”便民志愿服务、天水广场步行街“15179”志愿服务活动、老街沐青轩青瓷文化园的林沐咖啡馆成为庄桥境内与宁波志愿服务We站庄桥广庆站南北呼应的第二家志愿服务We站……目前,庄桥街道正在以天水广场和庄桥公园为核心,在高架桥南北分片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志愿服务集群,以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彰显“家园美”,开启幸福生活“邻”距离。

推动居民自治“家园和”

炎炎夏日,天合社区的“天合之作·悦来阅好”“一平米”邻里共享空间内,社区居民正和附近的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围坐一处,品尝饮品。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处位于绿化带内、电瓶车乱停放且潮湿易滋生蚊虫的卫生死角。

无独有偶,天悦社区一间由闲置店面改造而成的社区居民自治站内,居民们也正在摆开西瓜、绿豆汤、豆酥糖、瓜子等零食,一起品茶、聊天,畅谈社区大小事。

据了解,这些改造后的“一平米”空间,正在以小阵地发挥着零工驿站、公益红娘、矛盾调解、书籍漂流、歇脚乘凉、邻里互动的大作用,让居民有一个坐下来表达想法诉求、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空间,从而营造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社区氛围,吸引更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实现“家园和”。

爱心接力传递“家园善”

在滨江社区海外滩小区9号楼的1层门厅一角,中国好人“毛衣奶奶”韩翠菊的工作室内永远不缺前来学习编织技巧、帮忙整理毛线的热心居民、编织爱好者、公益志愿者。在韩奶奶的带动下,工作室已经吸引、组建了4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从“毛衣奶奶”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一起为家庭困难的孩子编织冬日御寒的毛衣,一起传递大爱。

“毛衣奶奶”工作室所在的门厅,原本是设施老旧、电瓶车乱停、居民抱怨的“问题门厅”,经过社区完善“我论我事5654”社区议事协商工作制度,邀请居民参与门厅改造后,这里成了兼顾全体业主的“幸福门厅”。韩翠菊恰好也住在9号楼。门厅改造时,为了奶奶能有专门的工作场地,也为了让这一捆捆充满爱心的毛线成为传递“家园善”的接力棒,大家特意把门厅内的一间阳光房留给奶奶,成立了“毛衣奶奶”工作室。

如今,与滨江社区党建共建的宁波轨交集团志愿者也加入了工作室,志愿者们从一开始帮奶奶整理毛线、打打下手,到拿起钩针学习编织、制作发卡发等毛线手工制品。志愿者们已经可以拿着自己制作的毛线手工制品,在滨江社区的“共富滨锋日”集市上摆摊义卖,获取的收入也全部成了“毛衣奶奶”工作室运转的爱心资金,将善心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杨易超 文/摄

■专家点评

东南智库社区研究院特聘专家、宁波财经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葛云锋:

“一平米”邻里共享空间、社区居民自治服务站、就业服务站、便民“义站”、好人工作室、志愿WE站……这些微小空间改造和功能拓展,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基层治理没有大道理,基层治理的“绣花针”,就是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群众真实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创设各种服务真场景,给群众提供有温度又高质量的服务。

社区的卫生死角、闲置空间的华丽转变,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提升和改变,更是基层治理的迭代升级,也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核心驱动。正所谓“坐在办公室眼前都是困难,下到基层都是解决办法”,江北区庄桥街道磨出的基层治理“绣花针”亦是如此,它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枚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指南针,一套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高招。

2024-08-09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8811.html 1 3 点亮城市微小角落 营造群众暖心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