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蚊帐记忆

□严明夫

在老家整理房子时,清理出很多没用的东西,都被我一一扔到了垃圾桶里,或者付之一炬——烧了。

在柜子里,我居然发现了一顶四十多年前的蚊帐,已经完全褪色,白色变成灰色,上面全是补丁,看到它立马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儿童时代。

那时蚊帐还是奢侈品,很多人家是没有蚊帐的,家里有一顶蚊帐的已经算不错了。

那时更没有驱蚊剂和蚊香,那怎么来对付这么多蚊子的侵扰呢?就用土办法,每到傍晚,点燃艾草把,让它冒出缕缕青烟,把蚊子熏死或驱赶走。艾草把是野外割来的艾草晒干后做的,有股淡淡好闻的艾香味,不呛人,对人畜无害。此法,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积累的结果。

清楚地记得,每到夜幕降临,蚊子开始肆虐,母亲就点燃早就准备好的艾草把,提着艾草把在屋子的角角落落一晃一晃地让它冒出更多青烟。有时候我也很有兴趣做这样的活,接过母亲手上的艾草把,不断地晃来晃去,最后还不忘到鸡舍、猪圈里去熏,让它们也少受点苦。

我家里只有一顶蚊帐,这唯一的一顶蚊帐什么时候在了已记不清了。根据当时的经济条件只能做一顶,那时买布要凭布票,买一顶蚊帐不知要积累几年的布票。家里四五口人,不可能挤在一起睡觉,我们小孩和母亲睡在挂有蚊帐的床,父亲则只能睡在没有蚊帐的床上。记得父亲想了一个土办法,准备一块薄薄的布料,用一两根竹条弯成拱形插入床头两边,撑起布料,上半身钻在里面,下半身用床单盖住,虽然比较闷热,睡着也不舒服,但是至少可以少受蚊子的侵扰。真是无法想象那时的夏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夏日的夜晚,没有蚊帐真是一种煎熬啊。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初中毕业生去镇上参加中考,那时条件艰苦,没有像现在那样可以住宾馆旅社。我们前两天借住在学生宿舍里,宿舍里鸽子床上下都有蚊帐,能够安心踏地睡好觉,顺利考完所有科目。可是考完后没有了班车,路近的都回家了,我们路远的只好再住一夜,但是学生都返校了,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睡学生宿舍了。带队老师干脆把我们十几个中考生领到二楼教室里。我们就这样在没有枕头、席子、床单等用具的情况下,睡在水泥地板上,喂了一夜蚊子。乡下的稻田蚊虫特别凶狠,刺痛难忍,让人无法入睡,结果大家跟蚊子斗了一夜,室内是此起彼伏“啪啪”拍打蚊子的声音,一夜未眠。这时,多么渴望有个蚊帐啊。

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蚊帐,我家里每一张床上都有蚊帐挂着。那时还有了驱蚊剂和蚊香,夏日的夜晚可以无忧无虑地睡个安稳觉了。

日月荏苒,如今的人们住的都是新房,房间整洁明亮,冬天密不透风,温暖如春;夏天纱窗一拉,或空调一开,蚊子无法进入,自然蚊帐成了多余。就这样,这个曾经的奢侈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2024-07-1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4487.html 1 3 蚊帐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