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锦旗和牌匾,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要不是有你们,我恐怕早没命了!”7月9日,从鄞州二院感染科病区出院当天,汪师傅和家人手捧一面锦旗和三块牌匾,特地回到重症监护室感谢医护人员。
用上ECMO才稳住生命体征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汪师傅在田间割草过程中,右侧足踝内侧不慎被蜱虫叮咬,当时并没有在意。约一周后,他开始出现持续发热、浑身乏力、腹泻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起初,汪师傅以为是吃坏东西导致的胃肠炎,可到医院挂了几天消炎针,症状却丝毫没有好转。最终汪师傅来到鄞州二院发热门诊就诊。
根据汪师傅的叙述,发热门诊医生为他安排了相关检查。“患者有蜱虫叮咬史,而且各项指标和症状都很像我们曾经接诊过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必须排查一下。”根据检查结果,鄞州二院感染科沈芝红主任、李晓卿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经过讨论,决定将汪师傅的血液样本送到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然而,入院第二天中午,汪师傅突然出现肢体抽搐症状,整个人失去意识陷入昏迷。感染科团队紧急启动院内快速反应小组(简称CCRRT),对汪师傅进行气管插管后直接转入重症监护室。当晚,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证实了医生的猜测。汪师傅最终确诊为“重症脑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中最为严重的类型。
在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汪师傅的病情一波三折,即便在使用呼吸机纯氧状态下,仍出现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压不稳等情况。“病情已进展为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先保命,启动ECMO!”危急时刻,鄞州二院重症医学科胡东军主任、谭炼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果断启用“终极救命利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这才稳住了汪师傅的生命体征。
经反复“拉锯”才安然出院
然而,这场生命的“拉锯战”还没有结束。
6天后,汪师傅平稳撤离ECMO,但不久医生又在其肺部检测出曲霉、毛霉等多种真菌感染,此后更是多次出现严重咯血症状。
“毛霉感染的死亡率高达50%-80%。咯血如果止不住,也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随时会危及生命。”胡东军表示,在后续治疗中,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了感染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介入科、胸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对汪师傅进行全力抢救,先后进行了主支气管气道铸型血栓取出术、内镜下止血术、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最后又实施了“胸腔镜左下肺叶切除术”,咯血才算止住了。
汪师傅在重症监护室一呆就是一个月之久,5月30日病情趋于稳定并转回感染科病房。随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与调理,他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问题逐渐好转,肾功能也慢慢恢复,7月9日安然出院。
医生介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疾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因蜱虫叮咬为主要传播方式,又被称为“蜱虫病”,一般好发于5至9月。该病潜伏期最长可达2周,经过潜伏期发病后,大多患者会出现畏寒、发热、腹泻等症状,轻症一般可以自愈,但重症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休克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往往进展迅速,病死率可达70%。
胡东军提醒,在山区林间活动时,一定要小心防护,最好穿长袖衣物,扎紧裤腿,做好防蚊防虫措施。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切不可强行取出,应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王晨驿 谢美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