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钱仓

今年春天的步伐来得早,还是草长莺飞二月天,钱仓村三百多亩油菜,便陶醉在和煦的春烟里,争相绽放了花朵。总是惦记着那种花瓣含露珠、晶莹逸韵芳的娇艳美样,一早就驾车前去观赏,以致于我到了钱仓村,田野上还迷漫着一层晨雾。

穿村而过,一路向东,不一会儿就爬上缓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诗画般的山海风光。钱仓村东门头,其实是炮台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山冈,将钱仓村与大海隔在两边,当地村民在平日里走亲访友、耕种田地、下海捕鱼,都须翻越东门头。站在东门头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远岛如黛,长南瓜岛、西屿山岛、东屿山岛一字排列,孤悬海中,穿行船只,缓如蜗行;低头细看,整个山势地形宛如一个大写的“山”字,如果将这“一横”视为东门头观景平台,那么左边“一竖”是炮台山,中间“一竖”是庙山,右边“一竖”是张咀山。南北两边的300多亩山岙坡地,打造成呈半月状、梯田式、抽象形的油菜花地,并保留了原有的山涧小溪、岩凼碧池、茶园、竹林,增设了许多形似茅屋的花间凉亭。那一层层、一道道、一块块的油菜花,在两边山林绿荫的掩映下,犹如一幅艺术大作,铺展在山海之间。

钱仓村,位于象山县涂茨镇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海防战略要地。据嘉靖《象山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钱仓村设“千户所”,俗称“钱仓所”,王普为首任“正千户”(即军事首长),率军筑城,以石垒墙,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三尺,延袤三里。按照明代军事编制,“千户所”总兵力为1120人,下辖十个“百户所”、二十个“总旗”、一百个“小旗”,相当于现在一个步兵团的实力,可见当时“钱仓所”兵力部署之强大。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朝廷下达迁海令,当地村民悉数内迁,“钱仓所”被迫废弃。清康熙九年(1670),恢复“钱仓所”,但只保留原所城一半面积,驻兵180人,辖鸡报、涂茨、中堡、蒲门四处炮台,改编为“钱仓寨汛”,俗称“钱仓寨”。明建文三年(1401),倭寇侵犯象山,首次登陆钱仓。正千户易绍宗率兵迎敌,并密令烧敌船,迫寇退无后路,陷于滩涂之中。经过殊死激战,易手刃数十寇,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壮烈牺牲。朝廷褒奖其功,下旨立碑赐祭,葬于玉泉山簏,予以建庙祭奠。当地村民感戴其恩,捐资建“太平桥”,以表缅怀之情。之后倭患不断,“钱仓所”官兵顽强抗敌,屡立赫赫战功,涌现出了为国捐躯的郭、陈、洪、沈、杨、刘、金七姓将军,号称“抗倭七将军”。当地村民分别在附近七村建庙,予以纪念。

沿着观光步道逐级而下,每走一步,整个花海就会变换出一种别样的风景。这时巧遇正在这里施工的林姓村民,他告诉我说,钱仓村原名“白鹿村”,是因此处山海环伺、藏风聚气,常有梅花鹿出没而得名。到了宋景德年间,因乡里在此设“钱仓保”(即钱粮仓库)而改现名,一直沿用下来。这些油菜地以前都是村民荒芜了的自留地。大约在2021年,村里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种上了油菜,没想到在第一年就开始“火”了,成了网红景点。从去年开始,村里整合“城桥山地林海滩礁”等自然资源,提出了一个“花海钱仓”的文创构想,已投入500多万元。按照这个远景规划,“花海钱仓”力争成为游客“赏四季花果、观海上美景、听逐浪涛声、品美味海鲜”的绝佳休闲旅游胜地。

“钱粮丰,仓廪盈。”此句出自《论语》,期待再过五年,能欣赏到一个花海相映的幸福钱仓。

2024-05-15 □徐邦春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2661.html 1 3 花海钱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