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剃刀六十载

他和父亲这样约定……

▲陈钧定为顾客老陆修面。

▲陈钧定与他的“新兴服务部”。

▲年轻时的陈钧定为顾客服务。

陈钧定给村里的孩子们义务理发。

“五一”假期,江北区庄桥街道费市村新街上的一家理发店还是天蒙蒙亮就开张了。不必提前打电话询问,顾客们都直接上门,因为他们知道陈师傅肯定不会休息。

这家理发店的名字颇具时代特色——“新兴服务部”。20多平方米的店内,悬挂着税务登记证和老照片,镜框发黄,理发椅锈迹斑斑,旧式的理发工具铺满工作台。店主陈钧定已有74岁,一天开张至少12个小时,却依旧神采奕奕,充满干劲。剃刀游走间,浮生已过半,到今年7月,他的“工龄”正好满60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理发店时,一句“诚恳做人,踏实做事”的承诺,让他用勤勤恳恳的大半生书写了一张诚实守信的答卷。

老街坊搬家不换理发师,一份信任托付“头等大事”

陈钧定是土生土长的费市村人。1964年,他刚刚小学毕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非农业劳动者的就业面极其狭窄,他只好选择“子承父业”。一块围布,一把剃刀,跟着父亲学了两年手艺后,他一人撑起了一家店。

“我从小就喜欢劳动,闲不下来,趁着现在身体还行,活动活动也好。”陈钧定一边同记者追忆往昔,一边用灵巧的双手在发丛间上下翻飞。不多时,剪刀入匣,轻掸碎发与胡茬,顾客老陆满意起身,摸摸光洁的下巴,对镜直言“煞清爽”。

老陆摸出25元纸币投进抽屉,而陈钧定的视线也不作停留,转身招呼下一位顾客去了,彼此的信任与默契不言而喻。

“剪发20元,加修面25元,这价格现在不多咯!”剪完发的老陆并不急着走,而是坐在一旁攀谈了起来,他说自己和老丈人都是这儿的老顾客,虽然早已搬离费市村,但每个月还是会开着车来光顾,“他手艺好,价格公道,人也和气,再说感情交流也很重要,大家聊聊天,说说以前的事,很开心!”

回溯过往,老陆说,在费市村,老陈家家风严谨是出了名的,街坊四邻都知道陈父管教子女非常严格。

“诚恳做人,踏实做事。”陈钧定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确与家风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后的一纸信笺,他“名正言顺”干起个体户

当年,由于供销社下属的费市理发店缺人,陈钧定就去吃了“大锅饭”。每月42元的“死工资”对于当时已经娶妻生子、要支撑一个家的男人而言,实在是过于微薄。

直到1978年,国家允许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在城镇或者农村的基层组织统一安排和管理下,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让陈钧定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他将自己的经历写了满满一页纸,以挂号信的形式,发往远在北京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信中,他提出希望能有张正式的营业执照,他就可以自立门户,成为一名合法的经营户。

几个月后,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找到陈钧定,告诉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回信给市局,表示国家不反对个体工商户,他可以开店,但由于没有政策文件,暂时无法颁发营业执照,并提醒他要遵纪守法。

于是,陈钧定“名正言顺”地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虽然一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他却觉得很充实,服务顾客尽心尽力。第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100多元,足足是过去的3倍多。到了1980年,陈钧定终于领到了营业执照,他也是改革开放后宁波第一批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1983年,费市村新建了一条商业街,陈钧定便将理发店迁到了如今的店址,扩大了门面,生意愈发红火。

成为“娘家人”

为个体劳动者发声三十年

腰包鼓起来了,陈钧定的本心却没有改变,他始终记得自己“诚恳做人,踏实做事”的承诺,真心实意对待每一位顾客,根据他们的需求提出诚恳的建议,服务完毕总能收获满意与感谢。他还与时俱进,到大城市学习烫染发,同时自己细琢磨、勇实践,不断精进技术,先后带出了十多个慕名前来拜师的徒弟。

“你脑筋灵活,更要讲品德,要多为社会作贡献,才走得长远。”父亲的耳提面命,陈钧定始终记在心里。

1985年,宁波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个体户有了“娘家”。陈钧定也想为像他一样的人做些什么,便开始以一己之力帮助身边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倾听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之后,他参加了浙江省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连续当选第九届、第十届宁波市人大代表。1986年,陈钧定被评为宁波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评非公有制经济中全国首批商业劳动模范。

1993年,在两个儿子相继参加工作后,作为江北区个私协会副会长的陈钧定开始更加心无旁骛地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服务——有个体户家里不慎遭遇火灾,他发动捐款并组织上门慰问;政府出台了服务企业的新政,他会借助走访的机会多多宣传;年终会议上发言时,他将平时了解到的个体户的正能量故事进行分享……

此外,热心的陈钧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经常为周边村子的老人义务理发,还去敬老院慰问。他手艺精湛、态度亲和,很受老人们欢迎。

直到现在,74岁的陈钧定依旧保持着“日未出已作,日落尽将息”的工作模式,不必说一般节假日,即便是过年,他也只休息7天便坚持“返岗”,不叫顾客跑空。尽管如今同一条街上有十多家理发店,其中不乏设备先进、理念时新的店铺,但他的新兴服务部却如常青树一般,吸引着新老顾客纷至沓来。

“都说干一行怨一行,一辈子对工作没点抱怨那是不可能的,但既然干了这行,就要把这事做好,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陈钧定说。

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力有千钧,一言为定。父亲予他“钧定”之名,他守之一生以信。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安雨晨/文

受访者供图

2024-05-07 手握剃刀六十载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0878.html 1 3 他和父亲这样约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