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岑颖

他们需要充分的“理由”

剧照来源: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

热门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日前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结束两场演出。帷幕虽已落下,但关于此剧的争议却仍在延续。

就剧本而言,该剧并不完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它无法在对同名长篇小说和韩版原剧的改编中,为主要人物找到并充分渲染出合理的行为动机。

道林为何要从一个纯洁善良并因此受人赞美的美少年,主动堕落成一个败坏道德的杀人犯?他杀掉巴兹尔又是为什么?

亨利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朋友“带坏”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说他想诱惑道林去不受拘束地追求美,那么他这样想的动机又是什么?

西比尔本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演员,因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而被道林所爱。与道林相爱后,她出于对剧情和台词的“虚伪”的厌恶,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演朱丽叶。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花园会》众所周知是真挚动人的,这就使得西比尔的行为动机并不合理。

以上种种,剧本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而更重要的是,该剧没有为“冲破道德禁忌”的主题,找到一个合理的动机。

王尔德的原著写突破道德禁忌,解放天性,是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因工业化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故不得不以倡导严苛的道德规范来对抗物欲对人的裹挟与腐蚀,试图挽救人们堕落的精神世界。

这当然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因此王尔德以唯美主义者的身份,寻求以艺术审美对抗丑恶现实和精神危机。

这种理念本身也有很多矛盾悖论。我们知道,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彻底丢弃道德的约束,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审美解放——正如道林·格雷虽然用纯净的灵魂与画像交换青春与美貌,最终却依然因灵魂的丑陋而痛苦绝望。同时,这种“审美至上”又往往难以跟过度的物欲追求和“唯外貌主义”剥离,难免显得浅薄与丑恶;也必然纵容个体的彼此侵害。这也是《道林·格雷的画像》原著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而因为编导没有给人物以充分的行动理由,这个矛盾在剧中也无法得到解决。

动机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源,在戏剧中,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或是表演者,都需要厘清这一点,才能呈现逻辑清晰合理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这或许是《道林·格雷的画像》应该反思的地方。

2024-05-01 红人堂·岑颖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0400.html 1 3 他们需要充分的“理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