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南烛

□安殷

很多古诗中提到了青精饭。

如杜甫的《赠李白》:“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张贲的《以青䭀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中:“谁屑琼瑶事青䭀,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其中的“青䭀”,是青精饭的别名。

陆龟蒙在《道室书事》中也说到:“乌饭新炊笔饭香,道家斋日以为常。”看来在唐代“青精饭”也叫乌饭,不过前者更被广为认可。在古代,乌饭曾被作为贡品,中秋节祭月亮、佛诞日祭佛祖、清明节祭亲人等重要节日,都会用到。道家认为它是养生之品,而释家多于四月八日做乌饭,供于佛前。

至于做法,唐代陈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医殳玉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宋朝苏颂在《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中记载,宋代制作青精饭的米,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浸泡方法:“四五月时,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九月至三月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饮之。”

南宋的林洪在《山家清供》说其做法为:“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侯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为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而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欠服,延年益颜。”

宁波人把它称之为乌米饭,或黑米饭。做乌饭要用到的乌饭树,又名南烛,古称染菽。做法是:盛春或初夏,采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糯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墨绿,气味清香。一般是放糖,上下垫保鲜膜,用擀面杖压平。如果借助于石臼和木槌,把糯米饭不断捶打,可制成乌饭麻糍。表面撒以松花,自带芳香,还便于携带,不会黏手。

我姐每年清明前后都会自己做,味道很不错,不过乌饭树叶是她的朋友从山中采来,送给她的。认这种树是个技术活,要认准三四十厘米高的灌木丛,叶片呈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顶端锐尖,嫩叶红黄色,老叶渐次嫩黄、青黄色的,这便是乌饭树。左手提篮,右手捏住树枝上部,轻轻一捋,就是一把乌饭树叶。

在江西南丰,南烛叶除了做乌米饭,还被开发出用乌叶汁做乌凤爪、乌猪手、乌米粽、乌饭茶等,看似乌黑,清香的口味却别有一番滋味。甚至有乌米粽,有猪肉、蜜枣、蛋黄和原味等不同的口味。

南烛叶着色力强、不掉色、不黏皮肤,有染发之用,克服了市场上化学染发剂的弊病和副作用。它还能生发乌发,这也是其别称“染菽”二字的由来。南烛叶护发更自然,并且使用过程中,没有化学用品那种难闻的刺鼻气味,只有淡淡的嫩叶芳香。据说南烛叶既能染发,还能养护头发,并可去除头屑。不仅可外用,内服也对头发有一定的好处。

南烛花很精致,筒状,以白色为主,偶见粉色,像一个个下垂的小灯笼。成熟后的浆果紫黑色,酸甜可食,也可入药和酿酒。可惜我没见过南烛的花和果,有机会一定要到山林去寻找一下。

下次回老家,让我姐再做一次黑米饭,我也要动手参与一下。

2024-04-24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49176.html 1 3 嘉木南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