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发布“我陪孩子读经典”书单、推荐138个走读点位地图、133个阅读角正式启用……4月21日,在宁波市南国书城天一阁门前,“我陪孩子读经典”2024年宁波市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书香之城也迎来年度阅读盛宴。据记者了解,从4月份至年底,超过万场全民阅读活动将覆盖全市,陆续开展。
4月22日《宁波晚报》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是智慧的传承。当我们提起“我陪孩子读经典”,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我陪孩子读经典”将采用家长陪读、老师引读、社会伴读、名人领读、远程共读等方式进行,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发动各类社会力量,在全社会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可以说,这样的“阅读陪伴”规划得十分精致。老师引读、社会伴读、名人领读、远程共读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这里我想说说父母伴读的问题。眼下,不少学校都布置了“父母伴读”的“家庭作业”。然而,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伴读的时候,是心不在焉、走走过场,有的父母伴读的时候,自己玩手机,让孩子自己读;有的父母在伴读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遇到孩子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也就“糊弄一番”了,甚至传递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不少家长可能难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对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阅读陪伴的重要性。无论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还是晚上睡前的片刻,甚至是等待煮饭的间隙,都可以成为与孩子共享阅读时光的机会。因为阅读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情感的交流和品格的塑造。心不在焉的“父母伴读”,流于形式的“父母伴读”,就让“阅读伴读”打了折扣。
发布“我陪孩子读经典”书单,是对优质阅读资源的分享,是对家庭阅读环境的优化。这些书单不仅包括了中外名著,还涵盖了科普、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感悟人间美好的情愫。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人物,一起分析故事的情节,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这种深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书本的理解,也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阅读陪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去体验。它要求我们放下手机,远离电视,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进入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