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小棉袄”社区服务社2016年10月成立,这是浙江宁波市首家以服务计生特殊家庭的民非企业。近日,小棉袄负责人陈红英敲响了鄞州区白鹤街道紫鹃新村曹老爸的家门,她带来了一群“共享女儿”,有的陪老人聊天拉家常,有的忙着打扫卫生。虽然第一次上门,但一群志愿者和曹老爸很快熟络起来。
4月15日《宁波晚报》
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并没有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部分子女成为“通讯录里的孩子”;当独居老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他们不仅不能及时“到场”,甚至可能毫不知情。“失独”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也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一些失独老人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陷入自我封闭之中。
每个人终将老去,失独、独居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多的“温柔相待”。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儿女角色缺席的背景下,“共享女儿”健全了特殊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女儿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共享女儿”用自己心贴心的角色扮演赢得了特殊老人的信任和认同。
“共享女儿”不仅有社会组织的成员,也有来自企业的志愿者。“共享女儿”特别重视亲情陪护和就医陪护,除了上门看望老人,还陪同老人求医问药。通过开展踏青郊游、厨艺比拼比赛、健康讲座、集体生日聚会等活动,“共享女儿”让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他们提供了更有品质的“精神食粮”。
“当代国人不但赶上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骐骥一跃,还进入了有史以来老年人寿命最高、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时代。”面对老龄社会,我们不能踟蹰不前,而是要积极看待老年人、积极应对老龄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共享女儿”犹如一根社会联结的纽带,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与团结。“共享女儿”用换位思考的体谅和将心比心的成全,不仅为特殊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外人”的体贴与关爱。
从社会学上讲,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在“共享女儿”身上,不仅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传统文化基因,也饱含“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更进一步说,“共享女儿”也好,“共享奶奶”也罢,虽然没有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联结的纽带,但人与人之间也可以通过慈善公益联系在一起,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