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飞月
春宜食鲜。江南春天里,鲜食众多,而我比较偏爱的,则是腌笃鲜。
腌笃鲜原是江南人家的春日家常菜。江南人有在大雪时节腌鱼腌肉的习俗,年节过罢,咸肉尚未吃完,便用其炖煮春笋鲜肉,味道鲜美。渐渐地,它便在岁月中,沉淀成了一道人见人爱的地方特色菜。
腌笃鲜好吃,名字也有趣儿。腌和鲜容易理解。腌么,指用盐腌制的咸肉或火腿。鲜,指春笋,也指鲜肉——五花肉、排骨、蹄髈等。关键是这个”笃”字,什么意思呢?从词的结构和菜的做法上来看,它应是个动词,类似于炖。关于此,民间有一传说,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家宴请时任杭州都督的左宗棠吃饭时,左宗棠非常喜欢这道菜,在打听其名字时,误将“腌炖鲜”听成了“腌笃鲜”,人们也便打趣地跟着叫起了腌笃鲜。不过,也有人说它在这里是个象声词,形容汤咕嘟咕嘟响的那个声音。仔细品味,这两种说法貌似都很有道理。
笃,暗含着时间的长度与火的力度。是要缓缓地、一点一点地,将咸肉在冬天里所吸收的日月光华、风霜之气,通过火与水传递给鲜笋、鲜肉……这个过程,有点儿像武侠小说中神功的传递。武力深厚的人坐在一年轻人背后,运一番气儿,然后对准年轻人的相关穴位,开始输送功力。不久,那年轻人便也功力大增。
做腌笃鲜,无需什么技术活,只需将它们放在一起煨炖即可,炖得肉们都酥烂为最。而要想达到这个程度,时间一定要足。所以,做这道菜,我一般会选在周末。周末,家人也都在,大家一起品尝春之鲜,是很具有幸福感的事。
周末的菜市街醒得早,七点不到就已热闹起来。
菜店老板们一边理着菜摊,一边给买菜的报着价、称着菜,忙得像只陀螺。菜摊布置也有讲究,最外圈,放的通常都是当季时鲜,用以吸引人。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笋。身着金缕衣的毛笋、套着黑铠甲的雷笋,都饱满润泽,根部嫩白,是刚从土里刨出来的,鲜嫩无比。此时,不管是不是来买菜的,看到那笋,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同时在心里盘算起来,要不要买两只回去?买回去后,怎么吃?
早笋鲜美,价格自然也贵。这样的笋,做油焖笋似乎有些大材小用,最好是配上咸肉和鲜肉,做腌笃鲜……我是早就盘算过的,便只管挑了最大最嫩的去,顺便买上几张百叶和小排。
至于咸肉,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去年大寒这天,我特地从肉店里买了五斤五花肉,用高度白酒处理过,抹上盐巴腌制,之后就一直挂在阳台外檐下,经受这么久的风吹日晒,为的就是春日里的这口鲜。
午饭一吃罢,就可着手准备了。先把排骨和咸肉分别焯下水,然后和笋块一同放进砂锅,加水小火煨炖。不多久,鲜香的味道便四下氤氲开来。这味道像个仙女,袅袅地从窗口飘出,顺着天井往上爬。爬着爬着,冷不丁地会听见一句:“谁家做腌笃鲜了,啧啧,真香!”
“咕嘟咕嘟……”掀开锅盖,你会看到锅中那白色的汤汁正在轻微地冒着泡,像是长辈与小辈在春阳里的一场温馨而又走心的对谈——那吃过很多盐又久经风霜的咸肉不像个长辈么?是的,它又让我想起了祖父。
祖父在世时,喜欢和我讲些从前的事。但父亲却说他啰嗦,他说,等我老了,绝对不会像你爷爷一样。父亲的话,让当时的我心里一惊。因为,我觉得这是祖父与我的亲情交流,并不是啰嗦。他让我了解到,我们的家族一直以来的温暖,这些温暖令我感到幸福与温馨。
多年后,想起祖父,我心里就也是温暖的。
如今,很多人宣扬独处,或对各种情感进行断舍离。说实话,喜欢写作和思考的我,最擅长的就是独处。但是,我仍然认为人要多交流,尤其亲人之间。通过交流,相互理解与接纳,你才能获得更丰富更安逸的内心。而且,长辈与小辈之间,有些东西也需要传承,诸如知识、经验与爱。
腌笃鲜,是用时间慢慢熬制成的一锅鲜,它是春天赠予我们的美味,也暗含着生活的哲理。慢慢笃,慢慢品,慢慢学着把日子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