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鲜花盛开。家住鄞州区樱花小区的李女士在附近公园散步,过一会儿她觉得鼻子发痒,接着开始打喷嚏,随后感到胸闷、喘憋,难以忍受。特别是当晚睡觉时,李女士竟然听到自己发出奇怪的“猫叫声”。
第二天,丈夫陪着李女士来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俞万钧主任的名医门诊。俞万钧经过详细问诊,了解到李女士从小就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但已经有40多年没发病。就在两个月前,她无意间吸入刺激性油漆气味后又出现了气喘。她为此辗转就医,但之前遇到的医生都开具了激素药物。“这药用得我脸都胖了一圈,情况好转一停药又复发。没想到这次这么严重,喘气声都变了。”
俞万钧仔细查看了李女士的检验结果,诊断为2型哮喘。经过李女士同意后为其进行度普利尤单抗靶向治疗,在治疗后第3天,李女士的胸闷气喘症状明显改善。
俞万钧介绍,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清晨发作并不断加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哮喘总数达4570万,而其中高达50%~70%的哮喘患者表现出2型炎症特征。”俞万钧说,哮喘一般的治疗以吸入性激素等药物为基石,但有些重型难治性患者即使服用激素都不能达到症状控制,且激素存在“天花板效应”,长期使用,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明显。
应用在李女士身上的生物靶向疗法是近年来哮喘治疗的突破点。据俞万钧介绍,他的门诊中已经有4位通过靶向精准治疗的重度2型哮喘病人,效果都不错,基本在治疗后3天内胸闷气喘症状减轻。在后续的维持治疗和随访中,病人的肺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大大减少了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郑瑜 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