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据11月2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近日,在余姚陆埠镇上下街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年餐厅里,饭菜飘香,十多位老人正有序排队取餐。“三菜一汤,只要十块钱!”一位老人笑着展示手中的餐盘,“菜很新鲜,价格也实惠”。
免费送餐上门的贴心举措,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的吃饭难题。如果说实惠的价格是食堂的基础,那么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就是温暖的核心。即使不盈利,也要坚持每日采购新鲜食材用于制作,这份坚守正是公益的底色。
老年食堂的暖心,藏在一个个细节里。比如根据老人年龄推出多档优惠价格,比如提供八种本土风味菜品满足不同口味,这些考量让服务更有温度。
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镇村落,老年食堂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像陆雪龙这样的热心人。
优质的养老服务,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如果每个地方都能有这样的公益实践,那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必将更有保障。
养老服务可以是实惠的饭菜,也可以是上门的送餐服务,更需要这样发自内心的关爱。这样的服务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用心用情的付出。
当陆雪龙主动报名参与食堂运营,当他和徒弟每日忙碌接待数十位老人,这份担当已然落地生根。
当然,老年食堂的长久运营,需要多方助力。无论政策支持还是社会参与,都能为这份公益添砖加瓦。
无论城市发展到何种程度,养老服务都应守住温度底线。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老人多一份付出,当公益食堂成为乡村社区的标配,即使岁月催人老,老人们也能在温暖呵护中安享晚年。这样的公益实践,值得更多人效仿,让敬老爱老的美德在烟火气中代代相传。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