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潘怡帆 吴帅)前日一早,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宁海—景宁阳光云配送加工中心,一个个绿油油的高山螺丝椒经过分拣、清洗、打包,被发往杭州、上海等地,不到24小时,这些生态农产品就从浙西南山区的蔬菜基地,“走”上大城市市民的餐桌。
“自从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起来后,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保鲜储存问题了,我们可以大胆地到各个生产基地去收购新鲜果蔬。” 宁海—景宁阳光云配送加工中心负责人徐克松高兴地说。
这是山海协作破解山区发展瓶颈的生动实践。作为浙西南山区县,景宁曾因交通不便、加工滞后、冷链缺失,优质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2024年,宁海县与景宁县携手,开建景宁首个农产品加工中心。
宁海先期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加工中心配备先进冷藏设备、清洗生产线,建设包装车间,使果蔬从采摘到运输的周期缩短至24小时内,果蔬损耗率下降30%,日均发货量2000公斤。加工中心通过统一分拣、包装,将农产品打造成更具市场价值和竞争力的商品,实现优质品直供高端平台、次级品通过社区团购低价销售、剩余部分加工为预制菜或干货的分级销售,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加工中心凭借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能力,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指导当地乡镇农户种植高山果蔬,带动农户超过1500户,种植基地面积达650亩。
该中心还通过“线下布局+线上联动”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下在宁波等地设立“景宁600”专柜,通过“飞柜经济”模式拓展宁波、台州等地市场。到目前为止,农产品销售额达3600万元,并为基地周边乡镇创造了2300万元农业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