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煜 通讯员王惠珍)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宁波市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日前出炉。该方案围绕夯实质量管理、优化质量供给、推动质量品牌建设、深化质量科技创新和强化质量信用五大方向,系统推进消费品质量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消费信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该方案紧扣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致力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浙江制造”标准20项以上;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家,质量赋码追溯产品累计达150万个;新增消费品“浙江制造”认证产品50个、“同线同标同质”认证产品75个。
围绕这一目标,宁波将从多个方面协同发力。
在质量管理方面,强化标准引领作用,以高标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围绕“两新”重点方向,紧跟国际新技术与市场新需求,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同时,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广重点产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强化质量在线控制与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
在质量供给方面,积极维护公平有序的消费品市场秩序,着力打造最优消费城市。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宁波”“甬市优消费”等专项行动,力争消费纠纷源头化解率达20%以上。
在品牌建设方面,推进“浙江出口名牌”认定,加快培育AEO认证企业,支持老字号品牌做优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聚焦“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2070”工业集聚区建设,宁波大力鼓励家电、汽车、服装等优势制造业企业建设用户直连制造(C2M)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推动柔性生产和定制化服务,全面提升供给质量。
同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和中试生产线,打通“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化”的质量创新链条。到2027年,累计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300个。
在质量信用建设方面,宁波将不断释放质量红利。深化“甬质贷”质量融资增信服务,并探索向“甬质投”“甬质险”延伸拓展。到2027年底,实现质量融资增信额度累计2000亿元,服务企业50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