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晴 通讯员 阮丽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昨天上午,慈溪周巷镇平王社区居家养老驿站内墨香萦绕,84岁的退休教师王光森挥毫写下名句。由于步行10分钟就能抵达这个活动点,王光森每周都会准时前来。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家门口”的养老驿站,既能切磋书法,又能结识新朋友,养老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这一场景,正是周巷镇推进全域治理、增进“家门口”民生福祉的缩影。近年来,该镇统筹实施八大领域的综合治理,让“家门口”的人居环境持续迭代升级。
作为工业强镇,周巷镇企业林立、车流如织,“停车难”一度成为困扰居民的“心头刺”。“开门做生意,最怕客人因为找不到车位转身就走。”在周巷经营衢州菜馆的郑咪咪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她曾考虑搬迁扩店,如今却改变了主意。今年2月,门店后方的停车场建成,顾客停车方便了,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在原址隔壁扩大经营规模,门店面积从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展至600平方米。”郑咪咪说。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该镇围绕“安居”目标实施的“家门口的停车场”计划。通过新建停车场、引入智慧停车系统、推动村企共建等多元模式,周巷镇三年以来累计新增约8000个停车位。这些遍布街巷的停车位,不仅让居民摆脱了“见缝插针”的停车困境,也有效消除了因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不止于安居,周巷更以盎然绿意点亮“宜居”底色。
傍晚时分,周家路江畔的生态绿道上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3.3公里的步道串联起湖塘新村、新潮村、二塘村三个村庄。“每天吃完饭都要来逛两圈,看看河景,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新潮村村民杨波告诉记者。据慈溪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周巷)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姚江流域生态水系工程正在收尾,绿道全线贯通后,还将激活乡村旅游新业态,可以让市民在梨花盛开的季节前来,感受不一样的田园诗意。
截至目前,周巷已建成绿道38公里,周巷片美丽河湖建设项目通过了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优秀生态修复项目四星级评定,一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图景正在加速绘就。
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周巷镇以“家门口”的服务驿站将“乐居”变为现实。在兴柴村儿童驿站,61岁的赵惠春正带着3岁的孙女做手工。“儿子媳妇白天上班,孩子托付给我照看。现在驿站就在家对面,孩子能参加亲子活动,我也能喘口气了!”她欣喜地说。这个60平方米的儿童驿站,通过联动幼儿园、卫生院等资源,已成为周边40余户家庭的育儿乐园。
而在“老有所养”方面,周巷同样扎实推进,平王社区、大古塘村、界塘村、二塘村、万寿寺村、天灯舍村等老年助餐点顺利建成,以“一餐热饭”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随着全域治理的深入推进,这座工业强镇正用绣花功夫织就民生幸福网。“这些‘方寸之地’的改造提升,本质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周巷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跃升,让每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