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瑄 通讯员刘金鑫)昨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根据新近印发的浙江首部省级海岸带空间规划《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按照海岸带自然地理状况和区域空间布局,不同湾区发展定位方向更加明确。
涉及宁波的区域有杭州湾区域、象山港区域、三门湾区域。
杭州湾区域位于浙江省北部、上海市南部,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湾区。
《规划》明确,杭州湾综合保护与利用以强化环杭州湾区域的核心引领地位为重点,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落位,加强宁波前湾新区等重大平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宁波舟山港建设,打造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象山港区域位于宁波市中部。《规划》提出,开展象山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生态海岸带建设,促进象山港综合治理,开展横山岛、白石山岛等生态岛礁工程建设。推进湾区陆海统筹污染防治,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保护蓝点马鲛种质资源,加快西沪港、松兰山等重点区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工程。深入建设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
三门湾区域北与象山港接壤,南邻台州湾,东与猫头洋毗邻。
针对这一区域,《规划》明确,加强综合保护与修复;实施三门滨海新城、三门核电等区域海岸线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海域综合整治;实施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物联防联治。高标准建设核电基地,加快发展海洋风能等绿色能源及关联产业。推进海洋渔业生态化绿色化升级,创新海岛旅游模式。
“这部《规划》对全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的保护、利用与管理提供了战略性、基础性的顶层设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目标,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海陆一体总体格局全面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成;一体化高效配置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要求;生产空间布局协调有序,完成35个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创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美丽海湾数量达到25个,滨海便捷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