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研发强智造,“磁创之都”赶工忙

记者 殷聪

“目前,我们正抓紧开拓新的业务。”记者走进宁波宁港永磁材料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常务副总郭艳正忙着与研发人员探讨钐钴材料新的应用场景。

由钐钴材料制成的磁器件即将应用于同频辐射光源等新的大科学装置,通过电子束与周期性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亮度更高、准直性更好的同步辐射光,助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特定场景下的创新研发项目。

虽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影响了今年磁性材料的出口,但宁波企业研发、生产的步履如常。通过向下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向内调整新的生产工艺,一家家磁性材料企业在四季度展现了不一样的新面貌。

宁波是全国重要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这里集聚了全国约22%的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磁性材料产量曾一度占据全国的一半份额。

尽管宁波没有稀土资源,但这里实现了产业的“无中生有”。2022年,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队”,是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扎实的产业基础、敢闯敢拼的企业家性格及直面风浪、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是宁波磁性材料产业持续阔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宁波市磁性材料商会秘书长吴玥臻说,在宁波,宁港永磁的主动求变并非个例。

作为全国最早的烧结钕铁硼磁材生产企业,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正通过去重稀土的技术路径,探索更多磁性材料合规出口的可能性。

“电机应用场景的多少,往往代表了高端装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在科宁达总经理辜程宏看来,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进一步增加了磁性材料未来的发展空间。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打好工艺、配方、自动化等一系列“组合拳”。

除了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科宁达正不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迭代升级原有的生产线。在未新增生产线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实际产能提升30%以上。

在产业链上游,应用于磁性材料产业的高端装备同样步履不停。

“目前,我们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充退磁技术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最快今年12月便可以量产应用。”面对巨大的充退磁市场,宁波兴隆磁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可可充满期待。

充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电流产生一个强大到饱和的磁场,让永磁体拥有磁性。反之,退磁就是消除磁性。

由于永磁体在烧结出来以后,具备了保存磁性的能力,但是烧结过程本身无法产生磁性,因此整个永磁设备想要正常工作,就需要对永磁体进行充磁。充磁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永磁部件的性能。

相比于充磁,退磁的难度更大。以往企业在退磁过程中,通常会带强磁拆解,磁铁强力撞击和吸附,损伤严重。不仅如此,在高温退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大的污染,且能耗较大。

“通过改变原有的技术路线,我们的装备不仅在常温下就可实现批量退磁,而且无需拆解,对永磁体的损伤较小。”在黄可可看来,“零”退磁这个国际技术难点的攻克,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技术提升,也将进一步助力行业降本增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不光是宁波兴隆,百琪达研发的全电动磁场成型压机,通过替换液压机,改变了原有磁性材料成型的生产工艺,不仅成功解决液压机润滑油的污染问题,而且加工效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磁性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2%。

“越艰难,越是要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宁波作为“磁创之都”的底气,也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