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鹭
讲述人:中邮雅戈尔项目部经理 徐斌
这两天,正是“双11”发货最忙碌的时刻,雅戈尔集团的发货仍有条不紊。
我站在中邮服饰1号智能云仓的中控室,看着屏幕上126辆穿梭车在13米高的立体库里,如“蜜蜂采蜜”般精准穿行,每小时3600单的发货数据平稳跳动。最快一单,从消费者下单到送达,仅用了2小时。
这里,是雅戈尔集团与中国邮政宁波分公司联手打造的全国服饰标杆仓。
我从15年前就开始参与这一仓库的运营,但真正让它从“普通仓库”变成“智能中枢”的,正是“十四五”这5年的智能化改造加速。
5年前,云仓还停留在“半人工半机械”的状态。在雅戈尔发货仓库里,从入库、拣货到发货全靠人工操作。
记得有次和出库组组长叶小燕聊起,她说:“那时候‘双11’发货就是‘腿跑断、眼熬花’,在1万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拣一单货得绕大半个圈,1天走2万步是家常便饭。”
最忙的时候,仓库里挤了120多名拣货员,连临时兼职人员都得从早上8点干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可还是有近三成订单要拖到第二天发;人工分拣还常出错,比如,把宁波的货分到杭州、把衬衫混进羽绒服箱的情况时有发生,同事们得再花几小时复核,常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
那时的云仓,虽然已经服务雅戈尔多年,但受限于技术和模式,始终没能突破“物流瓶颈”。
转机出现在2020年7月,浙江印发有关“快递进厂”工程全国试点方案。恰逢“十四五”开局在即,这份方案像一剂“加速剂”,让我们下定决心对云仓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
这五年,我们把智能化升级当成核心任务,分阶段对云仓进行迭代:2021年上线“货到人”多穿系统,10秒就能从5万多个品类里精准调货,解决“人追货”的难题;2022年引入“小黄人”分拣机,效率比人工高两倍;2025年又添了无人叉车,实现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
“货到人”多穿系统全面上线那天,大家盯着自动送过来的包裹,感慨地说:“以前是我们追着货跑,现在货主动送到面前,站在工位上按屏幕就行,一天下来腿也不酸了。”
这五年的加速改造,让云仓彻底变了样:今年“双11”,出库组从120人减到50人,错误率几乎为零。
我们把云仓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更多制造业企业:顺丰驻点吉利汽车处理零部件物流,德邦服务方太高端厨卫,发货时效提升40%以上。
人才的支撑也让我们感到底气十足。我们和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合作开办“中邮班”,学生大二就到仓库学实操、大三直接轮岗。
今年“双11”,这些“准物流人”支援一线,他们懂技术、熟流程,还能帮叶小燕这样的老员工解决设备小故障。大促期间,业务量有望超过43万单。
明年,我们将以科技试点的模式,投入AI人形机器人、新一代盘点系统,到时候人才与技术的结合会更紧密,能给制造业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新闻多一点
2020年7月,浙江印发有关“快递进厂”工程全国试点方案。该方案提出探索快递分类“进厂”路径、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实施快递“进园”行动。宁波应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探索培育出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海外协同等融合发展的成熟模式。
根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市邮政管理局已为奥克斯、方太、雅戈尔、得力、博洋、罗蒙、杉杉等多家企业提供供应链“进厂”服务,为企业降本近20%,帮助制造业企业“线上扩张”。
截至目前,宁波已打造快递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项目282个,月均产生快递业务量5415万件,约占宁波快递业务量的48.3%,月均支撑制造业产值1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