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陈飒
讲述人:余姚市梨洲街道雁湖村村民 朱爱丽
我生活的雁湖村地处四明山麓,四周山林茂密,溪流穿村而过,村庄环境很好。
几年前,虽然守着绿水青山,我们却时常要为喝水而烦心。家门口的自来水从六七公里外的黄明水库输送过来。遇到下大雨、刮台风,单村水站处理不过来,自来水水质就会变得混浊;一旦天气长时间干旱,水量就会变小,供水不稳定。
我家建在山脚下,而山上正好有山泉水。老伴拉了一根五六百米长的管子,引山泉水下山,家里多了一个水源。自来水供应出现问题时,还能解燃眉之急。
我们雁湖村是一个有1300多户人家的大村,有些人家房子地势高,就没有办法从山上引水。
转机出现在2022年。当年3月,姚家单村水站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投资388万元,改造取水口,重新铺设供水管网,提升制水工艺。制水工艺在原有砂石过滤器的基础上,增设浸没式超滤膜设备,采取精细过滤,好比又加了一道“保险”,确保在极端天气下出水水质仍能达标。同时针对山区地势高低不同情况,建设增压泵和蓄水池,解决供水水压不稳问题。
单村水站改造完工快三年了。现在,我每天打开自来水龙头,水流大、水质清,再也不用为喝水而烦心了。这次水站改造,真正让我们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可以说,水站建在了村民的心坎里。
更令我们欣喜的是,数字化管理增加了“喝好水”的底气。在水站内,一组仪表可实时获取出厂水水量和水质数据,并远程上传到余姚农村饮用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水质、水量数据实时监控、监测及对水站设备的远程控制。现在喝的水,让我们更放心了。
有了“放心水”,产业也活起来了,我们村办起了20多家农家乐、民宿。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停车场和进村公路两旁停满了汽车。雁湖村真正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入选第四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名单。
今年,“改水”的故事还在雁湖村延续。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黄明水库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新建重力坝、整治下游溪道……该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黄明水库的供水、防洪等综合能力。
今后,我们喝水更有保障了,雁湖村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源头活水”。
新闻多一点
饮水问题是农村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单村水站提升改造行动,截至目前,余姚、象山、奉化、海曙、鄞州、宁海6个区(县、市)已全部完成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县域销号工作,累计改造单村水站421座,惠及24万群众,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服务均等化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8.5%;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96.09%,有效提升了农村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水源供水稳定性。
在水站改造过程中,我市还迭代升级农村供水数智化管理系统,提升数字监管水平。目前,村级水站水量在线监测率达100%、水质在线监测率达82%,农村供水监管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