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羊绒纱线的“N种可能”

康赛妮集团在本届进博会的展位。(孙宇卓 摄)

记者 赵煜 孙宇卓

古筝在耳,香薰在鼻,茶点在手;磅礴红色,一染亭台楼阁,仿若置身烟雨江南……这里不是园林,而是康赛妮集团在进博会的展台。今年,是该企业第五次奔赴 “进博之约”。

“今年我们的展位位于主通道,和LV、Coach这些国际大牌相邻。”康赛妮集团旗下TOPLINE康宝莱(宁波)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君秋介绍,整个展台以中式亭台为景,主色调选用了最富东方气息的红色,被观众称为红色“显眼包”。

走进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模特身上的22套“秀场同款”,每个亭台里则陈列着一些日常、轻便的服饰。如果细看,连各处灯笼的“外衣”,都是用康赛妮的纱线制作的。

“我们今年带来一款超薄羊绒面料。”徐君秋手抚样衣说道,传统观念里,羊绒常被用来制作西装或外套,而这款面料融合了羊绒的软糯与丝绸的顺滑。“有客人反馈说,羊绒‘连睡袍都可以做’。随着居家办公场景增多,兼顾舒适与质感的设计,正悄悄契合着新的消费需求。”

有意思的是,康赛妮虽生产羊绒纱线与羊绒面料,但并不直接销售成衣。此番亮相,有何深意?

“我们想给专业客户一些灵感,让他们看到原来纱线还可以做成这样,创意本身很重要。”徐君秋补充说,“进博会开幕以来,不少来自巴西、俄罗斯、蒙古国的客人,对如此别致的羊绒制品感到惊讶。”

跳出只做羊绒衫的刻板印象,康赛妮希望在进博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让世界看到中国羊绒早已不同往昔。

作为全球毛纺行业首家无人化“黑灯工厂”,康赛妮位于宁波的智能生产基地真正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运行——

AGV无人搬运车与机械臂默契配合,智能系统覆盖从选料、投料到成纱、打包的全流程。这不仅为企业新增1500吨高档羊绒纱线的年产能,更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与生产误差,让产品品质持续稳定。

今年6月,康赛妮全新的面料工厂在宁波镇海开工,80多台德国最新设备陆续进驻。“比如这次在进博会展出的新面料,尤其是那些中国民族风的多色提花款式,都是在新设备上生产的。”徐君秋说。在她看来,吃穿住行始终是消费的刚需,如今年轻一代消费者更追求时尚、美丽与舒适并存的穿着体验,加上国风国潮的持续升温,“整体来看,高端消费品市场正在释放积极的信号”。

临近中午,康赛妮500平方米的展位外依然排着长队。“现在小红书等平台活跃着大量年轻用户,所以我们今年特别设置了富有创意的互动环节。”徐君秋笑着说,他们准备了手提袋,还有用康赛妮的纱线编织的徽章、钥匙扣等小物件,观众可以亲手体验,直观感受纱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