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肖湘风 许 悦
昨天下午,奉化区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副所长王磊像往常一样敲响高龄老人的家门。“天气冷了,走失是很危险的,家里人一定要多关注。”确认老人平安无事后,王磊再三叮嘱其子女。
王磊此行有两个目标:一是趁着周末进行回访;二是为“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铺路。他告诉记者,奉化是这项公益行动在宁波地区的主要试点。
王磊坦言,目前试点配发的“钥匙”效果不错,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数量不足。
“智能钥匙”到底是什么?
“之前我们梳理警情,有一个重要发现:很多走失老人不带手机、不戴手环,但出门会带上钥匙。将传统钥匙扣升级为智能定位器,依托微信小程序,能开启双向寻找模式,帮助走失老人回家。这就是‘智能钥匙’。”奉化公安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开展的公益项目,于今年7月落地奉化。
该负责人提供了一份数据:近年来,奉化区老龄人口占比已达31.41%,全市最高。与此同时,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群体走失风险显著上升。2024年至2025年7月,奉化区累计接报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类警情256起,占全部走失警情的15.7%。
相关警情处置不仅需投入大量的警力和时间,更关键的是,不及时找回走失老人,易酿成悲剧。
首批62把“智能钥匙”配发给“高风险老人”后,效果正在显现。
比如,奉化岳林有一名老人经常走失,报警记录高达59次。有了“智能钥匙”后: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仅用了5分钟就将其找回。
无独有偶,在奉化莼湖,一名姓张的老人十几天内两次走失,且两次走失均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有“智能钥匙”后,派出所仅用6小时便成功将其救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0月30日至今,奉化区处置了4起未配备“智能钥匙”的老人走失警情。虽然老人都被成功寻回,但搜寻过程异常艰辛。其中,莼湖派出所为寻找一名八旬老人,联动多警种力量在寒夜雨幕中奋战近20小时,才找到对方。
自项目启动以来,奉化公安已靠前解除异常风险23件次,奉化区老人走失警情环比下降30.4%。
这把小小的“智能钥匙”,对这些“高风险老人”和他们的家庭,意味着不仅仅是一个设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