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赵煜
通讯员 郑晗 简明
8年前,一辆辆亮黄色的电单车悄然出现在宁波街头,成为众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之一。作为城市交通圈“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的响应者,小遛共享电单车驶入大众视野。
在小遛创立之初,共享经济正经历大浪淘沙:一边是“共享+”行业高速增长,业态渐趋丰富;另一边是共享单车行业过度生产和投放,资本疯抢、野蛮生长,押金难退、关停跑路等负面新闻一度备受关注。
“出行安全、投放超量、乱停乱放是我们在创业之初就梳理出的行业三大痛点,整个创业路径都围绕解决这三大痛点而展开。”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波说。
如何解决?小遛科技给出的方案是技术驱动,优化用户体验。通过车载摄像头与图像识别算法,小遛科技研发的AI视觉停车技术能够精准判断车辆是否停放在规定区域,并结合“GPS+北斗定位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当车身与道路呈90°停放时,系统才允许还车并结束计费。
“我们自建算法平台,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用车需求,提前调度车辆,避免局部车辆堆积或无车可用。”朱波介绍,这一机制将用户从找车到骑行的时间缩短了40%以上,调度有效率提升50%,车辆流动效率提高了60%,大大优化了用车体验。
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小遛科技推出行业首个系统性标准《放心标准100条》,覆盖车辆品质、智能出行、定点停放等十大维度,为共享电单车行业树立了标杆。
近年来,小遛科技研发投入累计2亿元,陆续申请28项软件著作权、182项发明专利和94项其他专利。
“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和AI深度学习,整合城市公交与路面行驶数据,构建‘公共交通+共享电单车’一体化的智慧交通闭环,为城市提供真正可行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朱波说,我们也希望将宁波的成功运营经验推广到全国,助力其成为“长三角互联网细分领域的标杆城市”。
截至目前,小遛共享电单车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拥有超8000万骑行用户,提供了超10亿次安全服务。
“我们希望继续深耕共享经济领域,做‘共享+’爆款或刚需的产品。比如,我们现在是‘共享+两轮电单车’,未来我们可能推出‘共享+无人驾驶网约车’‘共享+机器人’‘共享+AR眼镜’,充满想象。”朱波展望道。

